如果班上有過動兒,老師怎麼讓他們專心學習?

拿牌才發言 過動兒表達更規矩

先前【如何教過動兒玩出專注力】聊過,過動兒易分心、難專注,那班上有過動兒,老師又該如何協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呢?

 

班上有過動兒,老師怎麼讓他們專心學習?

孟瑛如及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宋成賢就過去帶過動兒學生及診間經驗,提供以下 5 點供老師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

  1. 有抒發管道,即天下太平

    過動兒也常是搶話者,老師可與學生約定好,拿到發言板才能說話,但對於其他人的意見可以舉「贊成」或「反對」牌表達意見,讓他既有抒發管道、又能遵循社交規則。

  2. 老師態度應溫和但堅持

    孟瑛如建議教師的態度應「溫和但堅持」,說得慢一點、簡單一點、具體一點、正向一點,且示範多一點。比如與其三令五申「上課不要不專心」,不如改說「眼睛看老師」;盡可能用孩子喜歡的字眼來包裝,比如考試改稱為「過五關」。

  3. 建立關鍵字提示

    教學上也要找出孩子專心的管道,孟瑛如表示,有的孩子適合用聽覺學習,需不斷有口語或其他聽覺提示;除了仔細講解外,最好能與孩子設定簡短的關鍵字口訣。有的孩子需要視覺的提示,可與孩子設定固定的圖形、手勢或關鍵字提示,做任何說明時需以肢體動作輔助。以上方法最好能逐步陪孩子操練一遍。

  4. 讓其他同學自願接納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分組時往往是同學都不要的扣分者,老師可採用「這個同學進步一分、同組成員都加一分」來引導,讓同學從原本的排斥轉變成願意接納。

  5. 座位安排有巧思

    宋成賢提醒,過動兒原本就不容易專心,因此更應避免環境的干擾。安排座位時,盡量靠老師近一點,附近安排個性沉穩的孩子,這樣過動兒即使上課愛講話、傳紙條,若同學不易隨著起舞,過動兒也會因無趣而停下來。

 

專業治療協助孩子 建立正向的價值感

宋成賢表示,經兒童精神心智科診斷為過動兒,透過用藥有助改善過動、衝動和不專注等症狀,同時也應搭配教養與行為治療,讓孩子逐漸建立較好的學習方法和人際互動模式,進而內化正向的自我期許與價值觀。

教導過不少過動兒的宋慧慈也說,「藥物真的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這些藥物就是要幫助過動兒「鎖緊」腦袋的螺絲,而且現在的藥物幾乎沒什麼副作用,因此,非常需要家長及早發現,帶小孩及早治療。

 

永不放棄 鼓舞孩子面對下一個挑戰

孩子的過動與不專注問題的確可逐漸改善,但比起一般孩子,做父母的要有心理準備,治療與進步常常是進三步退兩步的曲曲折折,需要絕佳耐心和毅力,才能在挫敗中繼續鼓舞孩子面對下一個挑戰。

常看到在治療初期,平時小考成績和作業的完成率都進步了,但是段考或期末考等大範圍考試就失常、沒寫完。宋成賢表示,當下孩子的挫折感可能不亞於你,建議這時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帶孩子檢視比過去進步之處。別只看結果就抹煞孩子的努力,否定孩子常常是雙輸,只會加重彼此的挫敗感,多一點讚美能營造更多的正向經驗。

 

哪些疾病可能影響專注力?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宋成賢表示,有些疾病可能影響孩子在校的專注力,必須對症治療。像有的孩子無法專注是因聽不懂,這時會借重智力評估,判斷是否需要特教資源的介入;有的則是聽力有問題,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腦的血氧濃度在睡眠中降低,睡醒後常頭昏腦脹而影響專注力,這類患者就需要轉診到胸腔科或失眠門診等相關科別做治療,而不是只關注無法專心的問題。

 

感謝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宋成賢審閱

 

延伸閱讀:

孩子難早起上學?心理師教你改善拖拉晚睡
從阿嬤家接回孩子後,怎麼調整小孩被寵壞的習慣
家長不再頭痛!專家傳授改善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方法

 

原文出處:

大家健康網站

 

兒童書桌 成長椅


雜誌 大家健康
雜誌 大家健康

作者

《大家健康》雜誌是董氏基金會於1985年創刊,提供各類健康資訊供民眾參考。經過多年的改版與調整,現行的《大家健康》雜誌,已朝向專業的健康生活雜誌邁進,適合一般大眾學習身體自我保健。每期都有日常生活的健康主題,透過深入淺出的報導,讓讀者獲得實用的保健常識。《大家健康》每期固定單元有「SMART醫療」、「親情巧克力」、「親子甜甜圈」、「吃出健康」、「心靈活水」、「健康新知」、「元氣生活」等。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