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紅豆毛豆仁,豆豆營養不相同
最近豆嗑大夫看到網路上好多人在討論「蛋白豆」,每一次討論串都會有留言提問說:「蛋白豆是什麼?」、「是某個新品種的豆類嗎?」、「之前怎麼沒聽過?」黑豆、紅豆、青豌豆,名字雖然都有個「豆」字,但是營養成分卻各不相同,大家知道哪些豆子的蛋白質比較多、那一些的膳食纖維比較豐富嗎?看完這篇介紹,會更知道怎麼用豆類來讓自己的營養更均衡、更豐富喔!
豆類的營養屬性各有不同
事實上,蛋白豆並不是什麼新品種的豆子,而是一種分類。紅豆、黃豆、豌豆,雖然名字裡面都有一個「豆」,但其實他們在營養成分的屬性上卻大不相同。為了依照營養屬性為它們分類,有的人開始提出一些想法。
其中一種方式,是把它們分為「澱粉豆」、「蛋白豆」與「蔬菜豆」這三類,這種分法或許是想要強調營養組成,不過,這樣真的合適嗎?讓我們先來檢視一下豆類的營養屬性吧!
台灣常見豆類的營養分析
煮紅豆湯時那一顆顆飽滿的紅豆顆粒,它們是豆類的「種子」,讓我們先來比較一下不同豆類種子的營養分析吧:

從上表裡面,豆嗑大夫找到一個實用的分類方式,依序參考這兩個指標:「熱量密度」、「脂質含量」。
-
熱量密度
熱量密度指的是單位重量食物中所含的卡路里,每一百公克熱量低於 200 Kcal 的豆類是毛豆仁、豌豆仁和皇帝豆,它們的顏色都是綠綠的,因為熱量密度較低,有些人把它們歸類為「蔬菜豆」,雖然它們的蛋白質含量與碳水都比一般蔬菜來得多,但目前大家普遍接受了這樣的命名。
-
脂質含量
剩下的豆類中,如果依照每 100 克食材中脂質含量是否超過 10 克來區分的話,可以區分出高脂質的「黃豆」與「黑豆」,豆嗑大夫認為最能描述它們屬性的名稱是「脂質豆」。
除了脂質豆以外,其他的豆類種子最大的特色是每 100 克食材中碳水化合物超過 50 克,包括紅豆、綠豆、扁豆等。有一些網路文章聲稱紅豆、綠豆是「澱粉豆」,扁豆是「蛋白豆」,但實際上以營養分析來看,它們其實沒有很顯著的差異,因此,豆嗑大夫認為最能描述它們屬性的名稱是「碳水豆」,也有文獻稱之為「穀物豆(grain legume)」。

參考資料: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豆嗑 大夫
作者
豆嗑大夫在 2021 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鑽研自煮碳水豆,用扁豆取代米飯,驚奇發現五個月內無痛瘦身六公斤,不只如此,原本餐後嗜睡的困擾也跟著消失!這樣的經驗讓豆嗑大夫決定跨出醫療領域,投入推廣高膳纖、高蛋白、低GI的原型飲食法。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eanBoxDoctor/ 網站:https://drbeanbox.com Line:https://lin.ee/4r5w3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