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會致癌嗎:紅肉與大腸癌
有鑑於史考特接受常常好食專訪時提到,對於紅肉致癌的立場不甚認同,且不鼓勵積極限制紅肉攝取,引起了一番討論,覺得有必要把背後的源由說清楚。
以下是我提出的立論基礎:
紅肉與大腸直腸癌
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同時也是本土第三大癌症死因。身為台灣人,對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多多關注,也是應該的。
紅肉引發大腸癌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其衍生的爭議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這樣基本的健康常識,還有什麼好爭論的呢?如果各位讀者在營養學裡打滾一段時間,應該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低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少量多餐是正途?蛋白質會傷腎?這些都是看似正確,實際上爭議很大的題目。
在此我直接摘錄幾段世界衛生組織 WHO對紅肉所發佈的問答集,以下談論的紅肉包括未經加工醃製的豬肉、牛肉、羊肉等,但不包括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
紅肉被歸類在「可能致癌」物質裡,這個結論來自「有限」的人體流行病學證據以及「可靠」的致病機轉。意思是,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紅肉會引發大腸癌(註 1),但在理論上,我們能很好地解釋紅肉致癌的原因。
-
降低全世界的紅肉攝取,每年將防止五萬人死於大腸癌,而戒煙可以拯救一百萬人,戒酒的話是 20 萬人。但,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但,我們還不知道紅肉與大腸癌間有沒有因果關係。
-
要「少吃」多少紅肉才能降低大腸癌風險?在目前研究的證據能力不足之下,這數字很難抓。假設紅肉真的會造成大腸癌,那麼每天少吃 100 公克紅肉應能降低 17% 的大腸癌風險。
-
紅肉吃多少才安全?根據目前的研究,這題給不出答案。
-
已經有大腸癌的人該少吃紅肉嗎?根據目前的研究,這題給不出答案。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這些 WHO 的專家講話拐彎抹角,真不痛快?
這是因為,以目前最好的科學證據,我們尚不清楚紅肉是否能導致大腸癌。而就算因果連結被證實了,其效力也遠弱於許多已知的致癌物質。
不同意嗎?請繼續看下去。
紅肉的觀察性研究
營養學研究裡最常被「濫用」的研究法:觀察性研究,相信各位讀者都很熟悉了。
找一大群人來寫問卷,調查清楚他們的飲食習慣,過 10 年再來看看誰健康,誰生病。由此就能將飲食習慣與疾病做連結,科學家再來猜測哪一個飲食型態是潛在兇手。
對於觀察性研究的種種弱點與限制,我在吃肉會致癌嗎?一文中有詳盡分析,各位讀者歡迎點進文章連結複習。
那麼,截至目前為止的觀察性研究告訴我們甚麼事情呢?
史考特引用美國人Alexander與Cushing發表在2011年「肥胖回顧」期刊上的文章論點:
-
35 篇觀察性研究的異質性甚高,意即有些認為紅肉與癌症間有正向關係,有些則否。
-
在有正向關連的報導中,相對風險大多不高(小於 1.5 倍),且未達到統計顯著。
-
紅肉與癌症間劑量關係混亂,眾多報導間差異甚大(註 2)。
-
性別間歧異甚大,有些研究在女性族群身上「找不到」紅肉與大腸癌有任何關連。
-
老生常談:關連性不等於因果、食物問卷不準確、研究方法歧異太大、混擾因子無法被排除。例如:愛吃紅肉的人往往有特定生活形態,如:抽煙、不運動、嗜糖等,都可能干擾研究結論。
簡而言之,以這些證據力薄弱且意見分歧的研究中得出「紅肉導致大腸癌」的結論,是不恰當的。
- 註1:原文提到,這是因為有許多混擾因子如抽煙、喝酒、其他飲食生活形態無法被排除。
- 註2:劑量關係是指暴露與疾病風險間的關係,例如抽煙抽越多,罹患肺癌的機率跟著上升。紅肉與大腸癌的劑量關係在眾多研究中相當不一致。
其他人也看了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登入中
思恒 王
作者
王思恒醫師,是一位復健科專科醫師。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喜歡以科學角度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知識,以筆名「史考特」著有網誌「一分鐘健身教室」。 專長為健身、運動營養、運動傷害、疾病預防。曾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擔任住院醫師,現在在大台北地區復健科診所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