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只能以痛苦為食,無法享用喜悅。
因為工作的關係讓我有機會聽到很多的受苦經驗,人很有趣,總是在人前光鮮亮麗,但人後的心酸寧願獨自承受、心裡淌著血,但這樣的孤獨卻讓痛苦更加難以承受。雖然念了心理學好多年,但對於人生的無解與無窮無盡的苦,一方面無能為力並沈重著;另一方面卻總是被拓展,看到人的可能性與潛力。
我在幾個近身觀察經驗裡頭體會到一件事情:痛苦跟傷時常相伴,但與傷不同的是,痛苦總是具有歷史性的。第一次的傷會痛,但不會苦,但多次的傷就不只會痛,還會苦。這也是為什麼此時此刻那麼重要,因為專注於當下,有很多痛得以跟過去的苦保持距離,不會把過去現在的困難與坎坷全部攪在一起,令人動彈不得。
靈性作家Eckhart Tolle曾提出「痛苦之身」(pain-body)的概念,認為這是一個人在過去人生中所累積的情緒傷痛集結體,與心理學中談論的創傷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痛苦之身會哭鬧;有些具有破壞性;有些具有肢體或情緒暴力。當痛苦之身被啟動,人對於自己生命的想法和感受就會變得極度負面且自我毀滅,有些痛苦之身還會驅使它們的宿主去自殺。
Eckhart Tolle說,痛苦只能以痛苦為食,無法享用喜悅。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你就想要更多痛苦。你會成為受害者或迫害者。你不是想要加諸痛苦在他人身上,就是想要受苦,或兩者皆是──這兩者其實沒有太大差別。當然,當一個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且會極力聲稱自己並不想要痛苦。但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你的思考和行為都是在讓自己和他人持續受苦。
若要說有什麼辦法來因應痛苦之身的糾纏,大概就是「覺察」、「分化」、「順應」吧?
首先,Eckhart認為痛苦之身厭惡自我覺察的意識之光,就心理學的說法就是去理解到自己現在正在受苦,而這個苦是怎麼來的。接著,將自己跟痛苦之身分離,你不等於負面思考。這樣外化的方式讓人跟問題得以拉出距離,很神奇地,光光是這樣做好像就有一些心裡空間可以抒展開來。最後是不要聞風起舞、與之搏鬥或嘗試壓抑控制它,深呼吸、感受此時此刻,讓它漸漸退去。這點,絕對是最難做的,因為這是所有人都最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因為我們有我們自己習慣的模式,雖然遇到困難就是代表模式不管用了,但我們也只會這樣的方法,好過停在原地什麼都不做來得有力量。但偏偏這樣的做法有可能加深了問題的複雜度,或者衍生出更多的問題。而當問題無法如期待中解決,自我厭惡、罪惡、羞愧感隨之而來,更加腐蝕自尊心。
不要以為這樣寫完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的修煉,當痛苦之身發作了,那種鋪天蓋地的毀滅、無望、憎恨感、孤立疏離、虛無,真的會殺死一個人。我記得自己人生中有幾次痛苦之身籠罩的時刻,想到還是不禁打了個哆嗦,我猜這就是催狂魔帶來的感覺吧?我自己也是在很多次練習之後,知道我不用留在痛苦之身管轄之中,我有選擇,可以在不小心跌入暗霾之後,慢慢學習到如何輕巧離開(但若下一次再掉進去,我還是不敢保證自己真得出得來)。
人很脆弱,彈指即逝。但人也很強大,有著無窮無盡的創造與可能性。
其他人也看了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登入中
郝柏瑋 諮商心理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