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破他人世界的需求,往往來自於兩種狀態

肯定自己,拒絕負面標籤

很多人很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評價」自己,當別人的說法不符合自己的人設,就會激烈反應,可能會努力證明,也可能辯解或攻擊對方,想要扭正對方的看法,但往往是徒勞無功。 

 

當有一天你常幫鄰居照顧孩子,不論鄰居都怎麼臨時要求,即使你面有難色,即使你等一下有事,你還是應了對方的要求,因為你知道對方必定有難處,這種有求必應的姿態,或者遠親不如近鄰的想法,讓你忽略設限的必要性。

我們的人際關係,都是自我的延伸,當你自信度不足,就會依賴關係中他人對你的看法,因此人際模式就會容易討好,以滿足他人來換取認可,而長期相處之下,你身邊將會聚集需要被討好的人,以及需要能滿足他們需求的人,因此當你哪一天真正下定決心拒絕他人時,他往往不懂得「尊重」你的界限,反而他會憤怒的指責你自私。

不自信的人,特別介意他人對自己負面的看法,因此想要扭正對方,可能因此妥協來說明「我沒有自私」,或可能陷入辯駁,說明「我之前幫了你多少次,都沒請你幫忙過我,怎麼說我自私呢?」

 

但事實是,對方其實是正確的。也就是,他在他世界裡是真實又正確的,他相信他的相信,因為他在需要你時,你給不出幫忙,就符合他世界中「自私」的定義,所以他並沒有錯。

而你認為他錯了,因為你認為你並不符合你世界中「自私」的定義,你認為自己古道熱腸、樂善好施,你甚至覺得自己犧牲奉獻,對方卻不知感恩,是的,你的想法也是正確的。

你們都是自己世界裡的正確,那麼打破他人世界的需求,又是什麼?

我的歸納有以下的狀態:

 

你介意他人眼中的自己

 真正來說,是你無法肯定自己的身份,當他人對你有負面的標籤,例如:「自私」「隨便」等,當你清楚與肯定自己是誰時,這些標籤往往不會附著在你身上,因為你會認為對方並不清楚你的為人,你也不期待對方真正來理解你,因為真實理解一個人,需要對方「有意願」,這並非你可以控制的。

所以,你也許可以重新思考的是,那些經常圍繞在你身邊的人,還如此不認識你,究竟是他們本身就不太花心思認識別人,還是你將自己隱藏得太好?

當你成為一個討厭他人負面標籤的人,通常意味著你已經迎合別人的標籤,又努力撕下標籤,練習不討厭、不排拒各種標籤,而保持清明的思緒去看懂不是標籤本身,而是貼標籤的動作。

 

你無法承受別人的失望

當你總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肯定的眼神與表情,往往你不一定能給予自己太多支持和欣賞,總是將目光放在他人身上,也容易讓你成為在情感上被剝削的人,因為使個臉色你就會難受,覺得有責任有義務讓他人開心,或者「不落人說嘴」一般「臉皮過薄」的狀態,其實最後折騰的還是自己。

越怕他人說自己閒話的人,只會讓自己過得越不像自己。

他人的失望,意味著你沒有按照他的思路走,而你一直照著走所換取的肯定,只會讓你對自己越加失望,而越依賴他人的肯定。

因此,學會在他人失望之後,依舊對自己溫柔的微笑,那時你將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與海闊天空。

 

親愛的,你無法輕易地改變他人的世界,即使你很用力也很難,也不要當那個不斷改變他人世界的人,只要當你好好活出自己,活得自在,他人的世界將在無形中被你感染與影響後,逐漸改變。

改變一個人的,是影響力,不是蠻力與用力。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愛心理創辦人,心理作者,企業講師,具備國際MBTI施測師證照。擅長將心理學融入生活與企業管理中,致力於推動心理、情感與家庭教育,更期盼幫助每個人建立心理健康的觀念。從2014年創立愛心理以來,規劃了超過410場的講座或工作坊、也在外舉辦了四場以心理師為主的讀書會、以及幫大專院校規劃半年度的生涯規劃課程。歡迎追蹤她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loewupsy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