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潛在病症多!骨科醫生:扁平足的檢測與矯正運動(上)
足部做為身體的基石,若從小沒有顧好,前進的道路可是會走得相當吃力喔!可能會走路重心不穩,時常跌倒或翻船、肩頸僵硬、腰酸背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什麼是扁平足?扁平足會有什麼症狀?以及扁平足如何判斷與自我檢測,矯正的運動又有哪些?
扁平足是什麼
大家可能常常聽到老一輩的人在說「鴨母蹄」,指的就是扁平足沒錯。足底內側的足弓,因為先天或後天因素消失,是常見的足部變形之一。「低足弓」或是「無足弓」雖然是一種現象而非疾病,但由於足弓塌陷,無法吸收自身重量與地面的反作用力,容易衍生出其他的病症如肩頸痠痛、腰背疼痛、下背痛等;運動時也會對關節產生較大的衝擊,造成膝蓋韌帶受損、足踝韌帶扭傷、足底筋膜炎等。扁平足又分為「結構性扁平足」與「生理性的扁平足」。
-
結構性扁平足:
又稱僵直性扁平足;指足底在沒有受力的情形下,還是無法出現足弓,如坐著、躺著。佔所有扁平足中約莫 1 成的比例。當足弓角度 α>168 度時可免於兵役的扁平足,就屬於這類。
-
生理性的扁平足:
又稱柔軟性扁平足;指足底在沒有受力的情形下仍有足弓,一旦受力時足底因無法支撐,就變成扁平足。多數的人為此類型扁平足,很難在受力下,發現自己足弓緊貼,所以不會察覺自己有扁平足。

形成扁平足的原因
-
先天性
-
受胎壓擠迫外翻。
-
基因遺傳。
-
-
後天性
-
走路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大腿內側內轉肌及小腿肌肉鬆弛,會加重腳掌與膝關節負擔,造成膝關節炎與壓低足弓;大腿肌肉會因為緊繃使骨盆後傾,使站立時重心在腳跟,腳趾浮起不貼地,使足弓無法正確避震。
-
運動量不足:造成筋膜沾黏雜亂無彈性,使得大腿小腿肌肉無力,腳底為了站得更穩,便會大面積貼平地面。
-
老化肌力流失:若是正常的運動,至少要到 80 歲,肌力才會退化到足弓塌陷的程度,但因現代人生活習慣,也使得扁平足人口快速增長。
-
扁平足的症狀
-
時常跌倒或翻船
-
容易腳酸或腰背疼痛
- 走路重心不穩
扁平足外觀特徵
-
拇指外翻
-
足跟歪斜
-
走路外八
-
舟狀骨下降
-
第一趾骨下降
-
鞋子變形

扁平足合併出現的病症
-
肩頸痠痛
-
高低肩
-
下背痛
-
脊椎側彎(小兒扁平足)
-
髖關節痛
-
骨盆歪斜
-
膝蓋韌帶受損
-
膝關節炎
-
足跟歪斜
-
足踝韌帶扭傷
-
足底筋膜炎
-
拇指外翻

其他人也看了
肩頸僵硬?簡單5招有效舒緩!
隨著高工時工作、久坐辦公及智慧手機普及,肩頸不適的盛行率顯著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約60%以上的上班族,肩頸痠痛。以下將詳細介紹 5招最簡單的舒緩方法:頸部側傾伸展、肩胛骨後縮、熱敷放鬆、指壓按摩、深呼吸調節 ......
肩頸僵硬原因 Top 5!
肩頸僵硬現在極為普遍,尤其久坐、低頭用手機,及長期高壓。根據美國脊骨神經協會,肩頸問題與不良姿勢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能變為慢性疼痛、脊椎疾病、頭痛、疲勞等,以下將詳細探討肩頸僵硬的五大原因 ......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登入中
維力骨科 維力
作者
我們是在板橋在地深耕的骨科診所,創立疼痛維基百科與維力復健小教室,與患者分享醫學知識與復健運動影片,促使醫護與患者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結合病人的偏好跟價值,提供病人所有可考量的選擇,達成知識、溝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