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可以減緩骨質疏鬆嗎?加上跳躍動作效果更好!

阻力訓練+跳繩,減緩骨質疏鬆

「老師我骨質疏鬆還可以做運動嗎?」

「老師我都有去公園走路這樣可以嗎?」

面對骨質疏鬆,大家知道怎樣的運動才是最適合嗎?

Yo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骨質疏鬆的運動。

 

誰容易得到骨質疏鬆?

首先要先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族群,下面幫大家整理了常見的骨質疏鬆危險因子:

  1. 更年期

    尤其以女性更年期最為明顯。

  2. 身材過於矮小

    骨骼相對較小,可以儲存鈣質等空間就較少。

  3. 家族成員有骨質疏鬆的病史

  4. 鈣質及維生素D 攝取不足

    合成骨質時的原料供不應求。

  5. 吸菸飲酒過量

    影響消化及循環系統,導致礦物質利用率較低。

  6. 缺乏運動

    骨頭受力不足,讓骨頭合成能力降低。

有以上情形的人請小心。

 

為什麼運動可以增加骨質密度?

說到骨質密度的增加,必須要知道一個已經說到爛掉的東西-沃夫定律(Wolff’s law)。簡單來說,我們的骨頭雖然相較肌肉來說比較沒有血液的供給,但是並不代表說骨頭就是死的!在骨頭裡面有著成骨細胞及蝕骨細胞,協助骨骼細胞的汰舊換新,但是人都是偷懶的,細胞也不例外,一旦細胞覺得骨頭並沒有需要承重或是承受拉力,他就會懶得製造新的骨細胞,因此出現骨質疏鬆。

因此適當的承重及運動,可以促使成骨細胞不偷懶,讓我們遠離骨質疏鬆的危機。

 

走路到底能不能減緩骨質疏鬆?

大家可能阿姨們有聽過「我都有去公園走路為什麼還會骨質疏鬆?」,但其實根據 Carroll等學者的研究發現,走路運動並不是可以增強全身的骨頭密度,走路對於增加股骨頭的骨密度確實有顯著的效果,相對之下腰椎的骨密度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原因在於走路時在髖關節吸收掉了大部分的衝擊力,因此腰椎就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到雖然走路對於股骨頭骨密度的增加有益,但增加量並不夠減少骨折風險,而是透過走路訓練身體的平衡及本體感覺,達到降低跌倒骨折的效果。

 

做阻力訓練就夠了嗎?

Zhao 等人在 2015 年的統合分析中,針對了純做阻力訓練及阻力加上承重等綜合訓練做比較,發現純阻力組只能當作是預防停經後婦女骨質流失的作用,相較之下綜合組不管在髖及腰部的骨密度中都可以有顯著的改善,Shojaa 等學者也抱持著相同的看法,覺得跳躍加阻力加承重的訓練才是最有效增加骨質密度的訓練方式。

因此在不停地做深蹲、彈力帶等運動做到很重時,加上簡單的跳繩、跳箱等運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喔!

 

更年期初期和後期會不會影響運動效果?

大家知道女性更年期之後,骨質的流失會更明顯,但會不會因為更年期越久就導致運動的成效降低呢?

在 Shojaa 等學者在 2020 發表的統合分析比較了更年期初期以及後期裡,運動治療對於骨質疏鬆的成效,發現以八年當作分隔線下,更年期的時間並不會影響到運動的成效!因此就算是年紀較大的長者仍然要鼓勵去運動,不要認為老了運動就沒效果喔!

 

Yo 的小提醒

雖然說承重和跳躍等動作對於骨密度增加的效果較佳,但是仍然要考慮到患者本身骨質疏鬆的程度,如果沒有經由醫療人員的評估貿然運動,反而容易出現壓迫性骨折等其他問題,得不償失。

 

想知道更多,歡迎到 𝗣𝗛𝗬𝗦𝗜_𝗬𝗢|物理治療師|𝗖𝗦𝗖𝗦 的 IG 看看喔!

 


Yo 物理治療師
Yo 物理治療師

作者

我是Yo,一名物理治療師,也是美國肌力體能協會認證的肌力體能訓練師 (NSCA-CSCS) 。我的理念是「實證醫學,幫你解決」,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健康專家,誤導民眾做出不適合的動作後受傷,而來尋求治療師的協助。因此我希望可以藉著簡單的圖文和文獻,帶著大家了解疾病及打破迷思,歡迎大家一起跟我進入物理治療的奇幻世界,趕快來了解怎麼樣才可以更健康得生活吧!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