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真相--不做假大方的父母
昨天開車帶兩小回娘家,哥哥在車上一直「希望」我可以不要跟去,讓他們在外婆家自由自在。原因是「媽媽雖然會排解糾紛,但是管太多了」。我好奇問他,常常他從外婆或爺爺奶奶家回來,就跟我哭訴妹妹怎麼對他、大人怎麼的不公平,他覺得很委屈云云,那為什麼不希望我在場可以好好處理呢?兒子想了想,也說不出什麼答案,只是一直說「因為你管太多了」。
我懂孩子的心情,但是我載他們回去不留在家裡要去哪裡是個問題,再來我自己的媽媽應該也想找我聊天,我這樣就跑掉好嗎?所以我沒有給他明確的答覆,我說:「我知道你不想要我一起留在那邊,但是我要看我找停車位的狀況再決定,如果沒找到位子可能就不會留在家裡,如果有位子就會上去。」
把他們送上去之後,我在附近找了一陣子的位子,費了一番功夫最後終於勉強找到一個位子停車。停好車,爬上五樓,進了家門,來到客廳,兒子一看到我就開始扁嘴,然後說:「你……你不是說你不會留下來?你為什麼要留下來?」接著開始哭。
我聽了這句話之後開始生氣,講得一副好像他很不想看到我、我很討厭似的,再看到他哭,我火更大了,馬上大聲的回他:「我從來沒有說過我不留下來,剛剛都是跟你說看情況、我考慮一下,沒有說過我不留下來喔!」兒子聽了之後,又開始哭,邊哭邊說:「可是我不想要你留下來啊!你先回家再來接我們好了?」
我後來才知道,當時我除了生氣,可能還有受傷的感覺,所以我就跟他說:「我車已經停好了,不可能回家,而且你知道現在開回去家裡再開來外婆家接你們要花多久時間嗎?開車送你們來這裡讓你們方便,不然下次你自己坐車過來!」
兒子被我連罵幾回,情緒上已經有所收斂,然後外婆就趕快找他下圍棋,和他講別的事情。我知道外婆是想轉移注意力,緩和氣氛,我也就先不管他,帶妹妹寫功課。後來隨著時間過去,兒子來找我道歉,我也感覺平復了,然後大家又恢復平常的互動,直到傍晚帶他們回家。
在車上,我和兒子討論這件事,我問他今天知不知道我為什麼生氣,沒想到他給了一個讓人吃驚的答案。他說:「你什麼時候有生氣?」 他居然問我什麼時候!我在那邊大聲講話連妹妹都注意到我生氣了而過來抱我,這個臭男生居然問我什麼時候我生氣,真的是白氣了我!
我解釋了剛才我生氣的原因,然後問兒子:「那這整件事情你有懂了嗎?」兒子老實的說:「有懂了,但也有不懂的地方。」我問他:「你可以懂我聽到那樣的話會覺得生氣和難過,但是不懂為什麼你不能說出實話嗎?」
我從幾個角度向兒子解釋,例如:如果你說出來的話對你的目標沒有幫助,反而扣分,那就不應該說出來;如果你說出來的話會傷害別人,那你可能要換個方式說或是去想兼顧雙方的方法。但邊討論這個問題時,我也一邊問自己:為什麼我會被兒子心裡真正的想法傷害呢?
結論就是,雖然我理智上完全能夠理解兒子是想自由,並非討厭我,但聽到「我不想你在這裡」這句話,加上大哭的表情,除了話語本身就帶有的、突出於任何情境脈絡的負面意味,另外還有說出這句話的個人情緒,直接傳達了「你讓我不舒服」的訊息,跳過我的左腦直接被右腦接收到了,因此引發了我的負面情緒。
我不禁想到,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在無數的教養書裡被提醒,要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貼近他的情緒,去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才會感覺到愛與安全感。但我們卻忘了問問自己,我們真的能承受另外一個人心裡「真正的想法」嗎?
從以前到現在,我看了很多電影、小說,裡面呈現了一些人生的兩難狀態:像是,如果你被強暴/外遇了,你要不要告訴你的另一半?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國中老師,她的建議是:「絕對不要說,最好帶著這個秘密一直到死。」我也問自己,如果事情發生在我的另一半身上,我希望他誠實告訴我嗎?我忘了當時的答案是什麼,但印象中是傾向「我寧可不知道」。
現在對象變成了我和我的小孩,問自己這個問題的同時,也發現了這是件矛盾的事:既希望與小孩之間沒有距離,卻又無法承受全部的真實,這真是一道難解的題阿。
總之,至少這次讓我認清自己實在無法成為完全「無我」的狀態,同時也慶幸著或許這代表兒子對我來說比我想像的還要重要。也提醒自己不要「假大方」,明明在意卻要自己不在意,然後變成轉移情緒到其他事情上。認識自己的極限,也是很大的收穫。
其他人也看了
鐵腿別再怪乳酸!一起認識延遲性肌肉痠痛(上)
進行高強度訓練時,肌肉總會感到痠痛,許多人會以為是因為乳酸造成,但其實乳酸在代謝作用時反而是會是讓身體鹼化,通常延遲性肌肉痠動是因為肌肉在運動時有些微的損傷所造成......
多動多健康!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各年齡活動量(上)
對於維持健康的人,每週應該有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需要減重並維持的人,則需要 250~300 分鐘的有氧身體活動......
抬頭挺胸很重要!物理治療師教你:該如何正確抬頭挺胸
身體大部分疼痛和姿勢息息相關,將近 80% 的肩頸痠痛和姿勢習慣有關,不好的站姿或坐姿,影響身體結構或是肌肉特性,輕微者肌肉緊繃,嚴重者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
登入中
Nancy 心靈工作室
作者
身體的健康來自於心理的舒適。任何人都可以在 Nancy 心靈工作室找到最放鬆、最自由的療癒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