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少吃才健康?多吃一餐是件很健康的事情

多吃一餐,可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第二型糖尿病,病因爲胰島素阻抗,當胰島素無法驅使肌肉或脂肪吃進葡萄糖,迫使葡萄糖流在血液中,便會形成第二型糖尿病。而胰島素阻抗形成原因較為複雜,常見肥胖者會有胰島素阻抗是因為血液中會有較高的三酸甘油脂,進而提升胰島素抗性。

現在人對健康意識逐漸增加,除了熱量赤字以外,開始對於飲食習慣、進食速度、不吃早餐或晚餐、進食頻率等方式更加關注。許多的觀察性研究會開始觀察這些方式能不能改善肥胖與胰島素阻抗問題。

目前的觀察性研究,許多都指出看到進食速度過快與肥胖相關,不吃早餐也會與肥胖相關,而少量多餐可以降低肥胖風險和改善血脂。但我們之前文章提到,少量多餐不能抑制食慾,反而可能會促進隨意飲食的人有更高的肥胖風險。而這次文獻將探討,少量多餐是否能有效改善胰島素阻抗?

 

文獻研究

根據 2021 年 Meal frequency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study 這篇文獻,作者較其他文獻不同於,觀察亞洲人口的飲食習慣,調查 8874 名中國人歸納以下結果。

結果發現,每天吃四餐與每天吃三餐的人相比,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這篇作者更用 BMI 做分類,發現 BMI < 25 的受試者中,每天吃四餐與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相關性更明顯。

作者認為,BMI 較高的受試者可能會有較高的慢性發炎、血脂異常、能量代謝受阻及胰島素抵抗問題。這些代謝問題可能會削弱較高進餐頻率的潛在益處。

然而作者會提出 BMI 論點是因為,先前兩項研究報告了進食頻率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無顯著相關性,而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四餐的人比每天吃一餐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但這三篇文獻都在美國,都是過重肥胖族群。

 

作者論點

The results from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meal frequency might be a potential modifiable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having an appropriate meal frequency may have a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進餐頻率增加可能是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一個潛在因素,適當的進餐頻率可能可以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

 

吉米看法

這篇不建議下結論!原文是常見的保守結論。用實驗結果暗示表達正面效應,用 appropriate meal frequency(適當進餐頻率),也並沒有說四餐是最好的餐次。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少量多餐有益處但不下定論,而是提出一個新論點。

 

吉米想討論

看到一篇論文結果,會想到什麼?作者看到了之前的文章都是肥胖的美國人口,所以作者這次分析了正常與輕微過重的亞洲人口。

吉米看到了什麼?這邊吉米想到了飲食文化不同,如果多一餐,亞洲人會吃什麼,美國人又會吃什麼?

多出來的那一餐,又會吃什麼?像這篇論文方法中提到,不含主食的零食,不會被視為正餐。那如果吃三餐的人晚上都吃炸雞喝啤酒,吃四餐的人因為飽足感無法再吃宵夜的人,能夠斷定四餐就一定健康嗎?

文獻可以翻譯可以學習,但必須加入思考。人會比 Google 更加優秀,也是因為人懂的思考。

 

文獻來源:PMID: 34420544

 

想看更多,可以到臉書粉專: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去看看唷!


Jimmy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運動營養博士

作者

運動營養教練 Jimmy。Nutrition Ph. D. 營養博士、ACE-CPT 國際私人健身教練、CKC 國際臨床壺鈴教練、CTSSN 運動營養專業認證。歡迎追蹤他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79103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