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性帶來的健康危害--塑膠微粒
早餐買了三明治、豆漿,用塑膠提袋方便拿,午餐的便當也要用塑膠袋,外帶回去公司吃,晚餐叫外送,主餐加飲料用掉兩個塑膠袋,一整天就增加了四個塑膠袋垃圾,這些垃圾,最後都四散在生活環境當中。
「微塑膠」(Microplastic)也被稱為「塑膠微粒」,定義上指的是大小少於 5 毫米的塑膠碎片,無論是塊狀、顆粒狀、片狀、絲狀,可能是被生產出來的,像是塑膠工廠材料被切碎下來的原料,或是塑膠製品經過風吹日曬後無法完全分解、只能變形的碎片。甚至連每天穿的衣服都帶有塑膠微粒,因為目前的衣服大多是合成纖維,研究指出流入海洋的塑膠微粒有 35% 來自人造纖維衣物,每次洗衣服的時候就有七十萬條的纖維流入水中,但是奇怪,我們又不會去喝地下水,這些塑膠微粒怎麼會影響我們健康呢?
是因為食物鏈的關係,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統計,全球每年製造約 3 億噸的塑膠垃圾,而其中 2.67%、約 800 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 浮游生物與海洋生物吃下這些塑膠微粒,再變成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身為食物鏈最上層的人類體內,當然也就累積不少的塑膠微粒。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的研究表示,全球平均每人每週會攝取約 5 公克,等同吃下一張信用卡的塑膠微粒。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增加海洋的塑膠垃圾,到了 2050 年,海中的塑膠就會比魚還多,到時候我們吃的究竟是海鮮還是塑膠?
其實目前為止,並沒有顯著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危害,但是!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微塑膠屬親油性,容易夾帶如塑化劑、重金屬、戴奧辛和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具體健康影響要看攝入的量與種類,小於1.5微米的顆粒會進到血液循環、進入器官,對於健康確實有可能性潛在危險。即使目前研究過少,無法直接指出健康影響範圍,但已有科學家在胎盤中發現塑膠微粒,甚至空氣中也有塑膠微粒,讓專家愈來愈關注這個議題,歐盟宣佈在 2021 年 7 月3 日啟動大規模塑膠禁令,多項一次性塑膠用品,像是吸管、免洗筷、刀叉、碗盤、杯子、棉花棒等,都將被禁售與禁用;未來將逐步擴大範圍,規定在 2025 年前塑膠瓶(PET)至少要含有 25% 再生塑膠,2030 年前則是所有塑膠瓶都必須含有 30% 再生塑膠。
來瞭解一下台灣的限塑政策,從 2002 年宣佈開始分階段限用塑膠袋與塑膠餐具,2013 年台北市和新北市推出「環保二次袋」,2018 年擴大禁止店家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範圍(但作者還是常常在一些傳統店家得到塑膠袋,菜市場尤其多)以及內用店家限用塑膠吸管,可惜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的塑膠產量並沒有顯著減少,尤其是外送產業與手搖杯飲料崛起後,塑膠用量更是明顯增加,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分會長賴素燕提到,2019 年的淨灘活動撿到多達 2 萬多根丟棄的塑膠吸管。在方便性與環境保護的兩難之下,需要政府、店家、消費者的互相配合,無論是自備環保餐具、環保提袋,以內用取代外帶,拒絕店家提供的免洗餐具與塑膠袋等等,都是每個人隨手可以做的,畢竟在這場長期的保護環境抗戰中,每個人都很重要。
參考資料:
其他人也看了
你有手麻困擾嗎?物理治療師:四個手麻常見的原因與特色
隨著 3C 產品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因手麻而來求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年輕,手麻的原因相當複雜,因此治療師會從頸椎、胸口、手肘、手腕一路尋找壓迫點......
為什麼跑步時會側腹疼痛?物理治療師帶你認識 ETAP
相信很多運動的人都偶爾經歷運動過程中感覺腹部有個強烈且突然的刺痛,有時候甚至會到肩膀,這個疼痛可能也會痛到讓你停下來,可是去做檢查或是看醫生時,這種疼痛又已經不見了......
長在腳上惱人的雞眼,反覆好發怎麼辦?
雞眼是皮膚經過長期摩擦和受壓所引起的角質層增厚現象。雞眼本體成圓錐形,有角質中心硬核,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外面,好發於足底及足趾......
登入中
Tasha Lo
作者
具備國家考試護理師證照,卻選擇跳脫臨床醫學,希望幫助身邊的人從根本開始照顧健康。 熱愛保健、營養知識、健身,目前在美商公司,擔任營養品培訓講師。windflygirl@gmail.com,更多資訊請見 tashahealth.mystriking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