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的選擇:身陷火獄,究竟該滅火還是救人?
隨著地球的過度開發環境遭受破壞,資源漸漸匱乏;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讓所有人異化更加嚴重;社群網路崛起,每個人都受到嚴格自我形象的催逼...,在這樣的末日之際生而為人,要能健康、快樂、喜悅簡直像是不可能的任務,反而受苦,才是人生常態。或許可以說,我們都深陷火獄之中。
此時,心理治療作為一個以西方個人主義為基礎的助人專業,乍看之下似乎是一個清涼解方,試著以療癒回應受苦。然而「治療」本身所隱含的概念,就是將「疾病」、「症狀」、「反常」,透過各種治療哲學(背後隱藏的意識形態)與治療技術,將個體轉換成「健康」、「無異狀」、「正常」的。
但當環境沒有變、壓迫持續存在、異化不斷發生,我們卻用成長心態、自我照顧、正念、正向思考來讓個體適應這有毒的外在世界。於是,在這樣的治療實踐當中,我們容易把 #社會問題心理化、 #結構壓力個人化。彷彿,我們治癒了一個個人,卻忽略甚至縱容了這個源源不絕製造出受苦之人的龐大社會機器。
《我們擁有心理治療一百年了,但世界變得更糟》作者James Hillman就提出質疑,為什麼心理治療——尤其是作為一種具有批判性和解放性的實踐,而非純然是一種論述——至今始終沒有為邁向人性化的社會改革乃至社會行動帶來顯著的推動力,甚至往往會變成一股持續鞏固著保守意識形態的維穩力量?治療究竟支持的是受到壓迫的邊緣族群,或其實反而是在幫助壓迫人的權力結構消滅麻煩?
此時令人不禁思考,作為一位治療師的倫理,應該是致力於創建一個沒有人需要治療的良善世界,還是鞏固這個需要治療師存在的扭曲惡土?我想,這是始終辯證不休的命題,也是所有治療師只要一日身為醫者,就需要反覆思索、扛在肩上的責任。也許下面這一段話,可以是治療師社群中,彼此對彼此的提醒與勉勵。
「治療的目標,永遠不該是幫助人們適應壓迫。」——卡門庫爾
”The goal of therapy should never be to help people adjust to oppression.“——Carmen Cool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郝柏瑋 諮商心理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