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係「存款」的刻意練習

不受干擾的精心時刻,為關係存款

美國資深婚姻諮商心理學家約翰•高曼(John Gottman)提出情感帳戶(emotional bank account)的概念,他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銀行帳戶一樣,擁有一個情感上的帳戶,情感帳戶象徵著關係裡情感互動的存款與負債。高曼博士發現,一對關係品質好的伴侶,通常都維持著豐厚存款的情感帳戶,但面臨關係危機的伴侶,通常伴隨著負債累累的情感帳戶。

 

生活中,彼此可以透過正向互動來增加情感帳戶的存款,相反地,當彼此產生負向互動時,則是從情感帳戶裡扣款。

情感帳戶的存款,可以是一個簡單的舉動─嘗試向伴侶表達自己對另一半的關心和支持,例如:在伴侶辛苦工作一整天後,揉揉另一半的肩膀;或者是在伴侶重要的面試前,傳一封充滿愛意與支持的訊息給對方。

一對關係品質好的伴侶,通常能注意到另一半的關心與支持,也就是對方「嘗試存款」的行動,並且能適時給予對方回應、感謝;相反地,當關係缺乏安全感時,也很可能產生讓彼此受傷的互動,像是對另一半生氣、不耐煩,或者是錯失了、忽略了另一半表達好意、關心與支持的行動,這都可能帶來情感上的扣款。

這樣一加一減,代表情感帳戶的存款與扣款的機制是相同的嗎?

 

不是的,高曼博士透過實證研究發現,當關係受傷(扣款)時,平均需要五個存款的行動才可能修復一個扣款的行動,關係良好的伴侶大部分都能維持這樣的「五存款:一扣款」的互動比例。而平時在關係中多累積正向的行動,也就是在增加情感帳戶的存款,以備不時之需,若哪天不小心讓伴侶傷心、不小心破壞關係,帳戶中仍有存款得以緩衝,對方仍可能因為兩人關係信任感、安全感足夠,願意在關係中持續嘗試與努力。

但這是在關係還在可以修復的前提下,仍可藉由存款來修復關係。若關係已長期累積許多未處理的議題而岌岌可危、動輒得咎,即使一方嘗試發出善意的邀請,都很可能因為兩人累積多年未處理的愛恨糾葛,使得關係像是在走鋼索一般,兩人都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而難以卸下防備,無法相信和接受對方的好意了。所以,平時多加刻意保養,其實對長期經營關係來說,是更省力、輕鬆的,以免將小問題長期累積成了大問題,就需要耗費更大的力氣去維修了。

那麼,平時可以如何增加存款呢?

 

可以參考婚姻輔導專家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提出的愛之語(five love languages),來探索自己和伴侶的愛的語言,找到適合彼此的存款方式。

巧門博士 認為有五種表達或感受愛的方式,稱之為愛的語言,分別為:

  • 精心時刻(quality time):

    對愛之語是精心時刻的人來說,自己最能感受到愛的時候,是當伴侶能主動願意花時間和自己在一起,這類型的人特別喜歡被傾聽、眼神接觸和全心全意投入在一起的感受,這對他們來說是關係裡最重要的部分。精心時刻重點在於全心全意、專注在伴侶身上,不受電視、電話、電腦或其他外在的事物干擾,只有兩人相處、共享的特殊時光。

  • 肯定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

    以肯定言語為愛之語的人,重視對感情的口頭肯定,例如:口頭上頻繁地表達「我愛你」、「我很在乎你」等,讚美、讚賞、稱讚等口頭鼓勵,或者是頻繁的簡訊、或是社交軟體的訊息互動等。對這類型的人來說,口頭或書面上的表達很重要,這些表達能夠讓自己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欣賞。

  • 服務行動(acts of service):

    若愛之語是服務行動,這類型的人會很珍惜伴侶用心透過行動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例如:生病時伴侶幫自己買熱熱的粥、早晨為自己煮咖啡、或是當工作很忙時幫忙倒垃圾等。對愛之語是服務行動的人,他們相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類型的人對於甜言蜜語沒什麼興趣,更重視自己如何被珍惜、好好對待。

  • 身體接觸(physical touch):

    以身體接觸為愛之語的人,在牽手、親吻、擁抱、窩在一起、性愛等身體接觸時,最能感受到被愛。對這類型的人來說,肢體的親密和撫觸能帶來強烈的情感連結。當願意被肢體碰觸時,他們能藉由擁抱、親吻、依偎等接觸,感受到被欣賞、溫暖和安心的感覺。

  • 接收禮物(receiving gift):

    禮物是一個相對直接的愛之語,愛之語是禮物的人,收到禮物時,會特別感受到被愛。巧門博士稱禮物為「愛的視覺象徵」(visual symbols of love),也就是說重點不在於禮物的金錢價值,而在於背後的象徵意涵。這類型的人看重的是送禮背後的過程:仔細思考、刻意挑選可以代表這段關係的物品,以及其收到禮物帶來的情感效益等。這類型的人喜歡被賦予意義的、能反映他們價值觀的禮物。

 

原文出處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楊雅筑諮商心理師粉專

也可以看《關係的刻意:從初識、伴侶到家人,讓你在乎的每一段關係更長久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

作者

楊雅筑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正向教養家長講師/學校講師。美國認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子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阿德勒讀書會帶領人。在諮詢工作中發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踏入諮商室,但可能都有著相仿的困擾。因此期盼藉由文章分享,讓心理學可以更普及,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好好被照顧與理解的機會。歡迎追蹤 FB 粉專:www.facebook.com/yachupsy/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