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加入副食品時機?跟孩子免疫耐受性有關
現代少子化的關係,家長們都希望孩子除了要能夠平平安安長大之外,更希望能夠長得健康、長得好。〈寶寶出生後,該喝母奶還是配方奶?〉文章中提到寶寶出生 4~6 個月前建議純母乳,6 個月大以後該加入什麼食物來維持寶寶營養呢?這時候就準備進入副食品階段,一起來看看副食品相關知識吧!
副食品是什麼?
大家去餐廳吃飯時,都會有「主餐」和「副餐」,其中「副餐」是為了擔心單純吃主餐會「吃不飽」,所以才會多了「副餐」的選擇。副食品也是類似的概念。
當寶寶長到 4~6 個月大之時,單純喝奶的狀況下,已經無法達到寶寶成長所需,因此就需要加上副食品來滿足寶寶的每日的熱量需求。
更重要的是,添加副食品也算是從喝奶轉變到和家人一起吃「桌菜」的過渡時期。因此需要在這個時候讓寶寶嘗試各種食物,才能慢慢的讓寶寶銜接到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
什麼時候添加副食品呢?4~6 個月大之後可以開始
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添加副食品理想的時間是寶寶 4~6 個月大的時候。
幾十年前,會因為擔心孩子過敏的關係,會希望孩子 6 個月大之後才開始加入副食品比較安全。但最近研究至發現:較晚開始食用副食品,其實不會減低過敏發作的機會。
而就孩子建立免疫系統的方面來看,4~9 個月大之時,也是孩子建立免疫耐受性的重要時期。因此西V麵也會建議,寶寶 4 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最遲 6 個月前一定要開始使用副食品。
那 4 個月以下呢?小於 4 個月以下開始使用副食品,反而會增加未來過敏的機會喔!因此不建議餵食 4 個月以下的寶寶副食品。
如何添加副食品呢?
如何添加副食品會是爸爸媽媽遇到的一個大問題:每個醫師建議差異很大、在網路上查的資料又各有不同,到底要怎麼加才正確呢?
現在主流的建議是,一次加一種副食品,等 3~5 日後加下一種。另外也有一種方式很多爸爸媽媽很喜歡:一次少量嘗試多種副食品。
其實這兩個方法目前沒有明確證實哪一種比較「正確」、比較「好」,花點時間來分析一下。
-
一次加一種副食品:
一次準備一副食品給寶寶嘗試,3~5 天之後再嘗試下一種: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當孩子出現過敏反應(紅疹、嘴唇眼皮腫等),可以很明確知道過敏原是哪一種,未來再嘗試或者要避免。
缺點就是讓寶寶要嘗試到所有食物,會花上比較長時間。
-
一次少量嘗試多種副食品: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孩子在比較短的時間就會接觸各種食物,建立免疫耐受性。另外就是方便,不需要特別為寶寶準備副食品的食材。
缺點就是當寶寶發生一些過敏反應時,由於一次嘗試多種食物,就無法得知寶寶是對哪種食物過敏。
參考資料:
-
Kliegman, R. (2020).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Edition 21.).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
CDC. Interim U.S.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nd Breastfeeding. Available at: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nd Breastfeeding
-
CDC. Interim U.S. Care for Breastfeeding People.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are-for-breastfeeding-women.html
-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特刊- Volume110, 2021.
-
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建議
-
兒科醫學會-對於確診/懷疑COVID-19母親之新生兒的照護注意事項
-
Lyons KE, Ryan CA, Dempsey EM, Ross RP, Stanton C. Breast Milk, a Source of Beneficial Microbes and Associated Benefits for Infant Health. Nutrients. 2020 Apr 9;12(4):1039. doi: 10.3390/nu12041039. PMID: 32283875; PMCID: PMC7231147.
-
Samady W, Campbell E, Aktas ON, et al. Recommendations on Complementary Food Introduction Among Pediatric Practitioners. JAMA Netw Open. 2020;3(8):e2013070. Published 2020 Aug 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3070
其他人也看了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登入中
西v麵- 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
作者
西v麵- 小兒心臟科醫師黃斯煒。小兒心臟專科醫師。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私人健身教練。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青少年訓練專家。專長兒童、青少年常見疾病。先天性心臟病。運動及減重減脂。歡迎追蹤他的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vnood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