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手腕手就痛!?原來是「媽媽手」!
「醫師,我的手腕好痛,一動手腕就痛,怎麼會這樣?」仔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媽媽手」。
媽媽手指得是「肌腱滑膜炎」(tenosynovitis),又稱為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是手腕部分的外展拇長肌腱及伸拇短肌腱發炎,常因反覆性的手腕及大拇指的動作而造成受傷發炎,例如洗衣服、扭毛巾、擠奶、抱小孩等動作,因此俗稱為媽媽手。
然而媽媽手並不只發生在媽媽身上,在日常生活或工作時會常常用到大拇指動作的人,如長時間使用電腦者、美髮業者、餐廳廚師及服務人員等,其實也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
媽媽手常見的臨床症狀有接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無力或疼痛;手腕緊繃腫脹,有時會向上延伸到前臂,向下延伸到拇指;當手腕進行扭轉或拇指伸直屈曲時會使疼痛加劇,像是扭毛巾、寫字、打字、端盤子等動作。
那媽媽手要如何預防呢?應避免由大拇指單獨承受負重,尤其是拇指外展及背屈的動作。且盡量讓五指併攏,手掌、手腕成水平狀,平均承重,儘量用手臂大塊肌肉來出力。而拇指長時間、經常重複的動作則要避免。
如果已經出現媽媽手,可以使用大拇指固定護腕,減少肌腱的使用,避免持續刺激造成發炎加劇。搭配口服消炎藥物(例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使用復健儀器(藉由局部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減緩發炎,治療媽媽手。症狀嚴重者,在以上治療後無法緩解的話,就建議要合併注射治療,藉由局部注射藥物治療,可以快速且有效減緩發炎,並減少疼痛。
辛勤工作或照顧小孩的同時,也要注意良好的姿勢,以避免造成媽媽手。如果有發生手腕疼痛的情況,建議盡快接受治療,早日緩解疼痛,避免不適。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冠誠 陳
作者
陳醫師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系,目前是藝文康澤復健科診所院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台灣疼痛醫學會專業會員,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專業會員,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專業會員,台灣肌肉骨骼神經超音波醫學會專業會員。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ehab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