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溝通之前,你能做到聆聽嗎?

對眼 傾身 回話 表示傾聽 

 

我們都知道「溝通」這件事對關係的重要性。

「有好的溝通,關係才能維持阿!」

「不用害怕吵架,理性的吵架也是溝通的一種。」

「要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給對方知道,才算是溝通吧!」

 

我們對溝通都有一定的認識與重視,但卻很少人真正做到「良好的溝通」。

 

為什麼?

 

或許原因來自於:我們不知道如何聆聽。

 

聆聽的重要性在於,當溝通技巧協助彼此表達個人意見、想法時,若沒有人「聽進去」,再多的技巧又有何用呢?

 

如此,溝通就變成單方面的說話,而兩個人悶著頭說著自己的想法,卻誰也不聽對方,「溝」了又怎麼會「通」?

插圖一

 

學習技巧前你該知道,聽不只是打開耳朵,還要打開「心靈之耳」!  

 

諮商技巧內有一個技巧總是被擺在書本的最前面,就是「傾聽」,身為心理師,我們得要先學會傾聽,才有辦法好好運用同理及其他技巧,這裡也提供傾聽的技巧,讓你溝通更順暢! 

 

我簡單將技巧分為外在及內在兩類: 

 

外在

當我們在說話時,有些特定的舉動,會帶給人被接納、被聽到之感,這些舉止代表著「我正在聆聽你說的話」: 

  • 眼神專注,你不一定要死死盯著對方的眼睛,但至少眼光放在對方的臉的部位(其實也代表著你得專心、不要分心做其他事)。
  • 身體及頭微微前傾、靠向對方,這樣動作會讓人覺得你的專注力正放在他身上。與此相對,你可以想想若有人身體癱坐在沙發、整個人向後靠著,似乎就顯得漫不經心。
  • 適時給予簡單應答,如:嗯嗯、是哦、哇,這類的簡短語助詞不至於打斷對方的談話,又讓人知道你正認真聽著。
  •  

    內在

    傾聽困難的地方在於,我們自身的狀態、信念及當下情緒等,都會影響著是否能靜下心傾聽對方,以下羅列幾點常見的阻礙: 

  • 過於急切想表達自身意見。
  • 與對方意見不合,不贊同、不願意理解。
  • 當下情緒太多,還沒消化完自己的委屈、憤怒或焦躁等心情,而難以容納對方的情緒。
  • 與對方的關係狀態,若自身未被對方尊重,也很難平靜地聆聽對方。
  • 對方的意見、想法、感受與自己的價值觀衝突,而難以消化、吸收。
  •  

    以上狀況都很常見,也很正常,因此聆聽這件事很不容易,需要你「願意」聆聽,傾聽才有可能發生。因此也不一定要強求自己非得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做到傾聽,當你狀態好、一段關係中需要好好溝通時,再努力運用就好囉! 

     

    下面介紹傾聽的技巧供你參考: 

  • 觀察對方的「非口語行為」,包括語氣、表情及肢體動作等,例如:對方的語氣是輕快飛揚還是憂鬱低沈?表情如何?皺著眉嗎?嘴角上揚或下沉?肢體是張開的還是拱起環抱(向內縮的肢體行為通常表示防衛、自我保護喔)?
  • 話語的前後文意,對方所說的內容是否前後通順?若自相矛盾,那他內心的聲音是哪個呢?
  • 學習情緒控制,當你能穩下個人情緒時,才有辦法在衝突時靜下心聆聽唷!
  • 放開心胸,就算對方的意見與你不同,不代表他一定錯、也不代表你有錯,僅僅是兩人的看法相異,理解對方的話語是為了協調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理解對方,不代表否決自己的想法」,試著調整這樣的信念,讓你更能接納不同的看法。
  •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作者

    發瘋心理師,領有高考諮商師證照之心理師(諮心字第0004150號),曾服務國小、高中、精神醫院之兒童青少年門診,現職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希望將生活化的諮商理論傳達給社會大眾,致力於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歡迎追蹤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couseling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