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阻斷......是把神經弄斷嗎?
麻醉醫師:「李先生你好,關於這次的肩膀手術,你要不要考慮做一個神經阻斷作為術後止痛?」
李先生:「神經阻斷?!醫森!你要把我的神經弄斷喔?」
雖然這是設計對白,但我相信對於第一次聽到「神經阻斷」的民眾而言,對於「斷掉」的恐懼大概是在所難免吧!
到底,神經阻斷是要做什麼?真的會讓神經「斷掉」嗎?
在之前的文章『半身麻醉,可以只麻上半身嗎?』中,我有提到一點點關於神經阻斷的概念,神經阻斷是從 nerve block 翻譯而來,這種技術可以運用在手術麻醉、術後止痛和慢性疼痛控制的領域,神經阻斷主要是將局部麻醉藥(local anesthetics)注射到神經周圍,使得神經的電位活動(訊號傳遞)暫時停止,於是手術疼痛的「感覺」不會傳到脊髓與大腦,病人也就不會感受到疼痛。
神經止痛的應用
這種技術應用在四肢、乳房、鎖骨、顱顏等手術,可以提供有效的術後止痛,降低類鴉片藥物(嗎啡等)的使用,也減少了嗎啡相關的副作用(呼吸抑制、皮膚搔癢、噁心嘔吐等)。
可惜神經阻「斷」的翻譯,降低了病人接受這種技術的意願,也讓麻醉醫師在解釋說明時多了一些困擾。
我個人比較喜歡依照不同的目的,稱呼它為神經止痛(主要是提供術後止痛),或者是神經麻醉(作為手術麻醉的主力)。在進行麻醉說明的時候,相較於神經阻斷,這樣的命名讓我覺得阻力比較小了些。
結論
神經止痛是急性疼痛控制中重要的一環,不只是手術後疼痛,甚至一些急診單位也開始運用神經止痛提供快速有效的疼痛改善。
若是哪天遇到醫師向你說明「神經阻斷」、「神經止痛」,不妨耐心仔細地聽聽醫師的建議喔~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Cho Chi Yang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