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字頭安眠藥如何用?6 重點讓你吃的安全,睡得好眠(下)

Z字安眠藥,想加量務必諮詢醫師

含有佐沛眠(Zolpidem)、唑匹可隆(Zopiclone)或札來普隆(Zaleplon)成分的藥物,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安眠藥,因成分都是「Z」字開頭,醫藥界通稱這些藥叫「Z drug」,特色是服用後入睡快、代謝也快。〈Z 字頭安眠藥如何用?6 重點讓你吃的安全,睡得好眠(上)〉提到了前四個重點,今天要繼續介紹剩下的兩個重點。

 

五、發現要加重藥量才睡得著,務必告訴醫師

許世杰叮嚀,因每個人差異極大,有人 1、2 個月就愈吃愈沒效,有人吃半年、一年也還效果不錯,建議定期回診,1 個月能追蹤 1 次是最理想的,讓醫師能協助訂定最適劑量。如果發覺自己藥量增加,例如原本吃 1 顆,現在要 2 顆才能入睡,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疾患中心主治醫師陳錫中說:「建議一定要反映給醫師,不要自行加量。這是警訊,是身體在告訴你可能出了其他問題。」

他指出,最常見的是憂鬱症,生理上則經常是 4 種狀況:任何一種心血管疾病、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疼痛、任一種骨關節問題。揪出共病,好好治療,睡神就能降臨。

 

六、好好配合醫師,就不致依賴藥物

陳錫中表示,Z drug 是第三代安眠藥,跟第一代的巴比妥鹽、第二代的 BZDs 藥物相比,因專一針對大腦睡眠機能,較不像  BZDs 還有抗焦慮、肌肉鬆弛等附加功能,因此相對較少有病人靠吞大量 Z drug 來解決焦慮問題。在有好好跟醫師配合的前提下,並不會出現藥愈吃愈多的狀況。

 

用藥合宜,就不必心中不安

單是佐沛眠類藥錠,台灣人一年要吃掉 1.3 億顆,佔所有安眠藥用量三分之一。消耗量反映台灣這座不眠之島龐大的需求,但精神科醫師在第一線觀察到的,卻經常是患者在「吃」與「不吃」之間反覆拉鋸掙扎。

陳錫中指出:「很多病人走進診間,一坐下馬上說我不想吃藥。」還有更多病人一邊服藥、一邊擔心,害怕自己再也離不開藥罐、記憶力變壞、半夜會遊走,做了什麼都不知道;周圍的人也一直勸他別靠藥物,充滿心理壓力。

「大家都覺得化學的東西會傷身、又怕上癮。現在罵安眠藥,那一定『政治正確』,可是對長期失眠病人是否有實質的幫助?」陳錫中拋出問題,「現在醫界反而開始認為,如果試過所有非藥物治療方法後的效果都不好,適量且正確使用安眠藥,才是對整體健康最務實的做法。」

因此,醫師們強調,不需靠藥物就能安然入睡是最終目標,但過程中也不必太過因吃藥而備受心理壓力折磨。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康健 雜誌
康健 雜誌

作者

《康健雜誌》創刊於1998年,隸屬天下雜誌群,健康生活類月刊。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且偏愛「飲食及運動健身」類型議題的族群,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健康的軟性訴求,亦包含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找到輕鬆的園地,可以分享交流,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