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環能改善睡眠?醫師:不一定是睡眠利器(下)
專家:不用太過在意數值 穿戴裝置用途不是診斷
既然監測睡眠的穿戴裝置可能讓有睡眠問題的人情況惡化,那麼穿戴裝置還有用嗎?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身心治療科主任毛衛中指出,穿戴裝置技術、訊號感應和傳輸技術還在發展中,數值精準度不比睡眠中心儀器,但它的優點是方便和居家檢測,尤其是容易認床的人,在睡眠中心反而會睡不太好,「睡眠中心的床、枕頭、接儀器的線路和家中不同,可能會干擾睡眠,雖說睡眠中心的儀器數值較精準,但有時候仍有可能因個人習慣而無法真正了解睡眠問題。」
毛衛中也表示,有些睡眠中心提供的睡眠穿戴裝置,可詢問是否能借回家使用。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蔡宇哲也指出,穿戴裝置還是有用,但心態上必須調整,太過於在意反而有害,因為很多失眠者的問題就是出在太在意,但越在意越睡不著,造成惡性循環。
也由於精準度的問題,這些產品其實僅能當作參考,「這些宣稱可以紀錄睡眠的手機 APP 或是裝置,精準度還不夠,距離臨床研究上的評測還有誤差,尤其睡不好的人誤差會越大。」蔡宇哲說。更何況,數值的誤差也可能虛報(數值太好,但其實並不然),為了精準度不夠的儀器害自己的心情上下起伏,得不償失。
蔡宇哲也認為,睡眠紀錄最好是搭配紀錄當天的生活情況,比方說睡得特別好或不好的那晚,當天是否有喝咖啡、茶、酒,喝多少?何時喝?是否有發生特殊事件?白天是否有小睡等,透過與白天情況對照來找出哪些原因會讓自己睡得好或不好。
此外,監測數值好壞並不代表身體好壞,蔡宇哲提醒,穿戴裝置的用途是自己跟自己比,並非診斷,「例如上週平均都睡 7 小時,但這週看來只睡了 6 小時,顯然有哪裡不太對,從這裡就去觀察思索,這週的情況有哪裡比較特別。」
因此數值不好也不用太緊張,「如果持續一個禮拜以上都睡不好再找專家諮詢即可,期間有些微的變動就不需要太過在意,」蔡宇哲說;毛衛中也提醒,很多睡眠問題是靠儀器無法看到問題全貌,如有睡眠問題應先至睡眠專科求診。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登入中
康健 雜誌
作者
《康健雜誌》創刊於1998年,隸屬天下雜誌群,健康生活類月刊。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且偏愛「飲食及運動健身」類型議題的族群,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健康的軟性訴求,亦包含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找到輕鬆的園地,可以分享交流,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