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使用的足踝,到底有哪些重要肌肉呢?
之前介紹過基本的足與踝,可以看這篇文章複習一下。
今天要來做基本的肌肉解剖介紹。但是因為肌肉實在太多了,並不會介紹完所有的足踝肌肉,僅以之後文章中可能會用到的肌肉來做講解。所以,如果系列擴充越來越多,相關可能就會越來越長了......
足踝外翻肌群
腓骨長肌
起點:近端腓骨。
終點:沿著外踝繞過腳底,一直到內側楔型骨&第一蹠骨基底。
主要動作:踝外翻、踝蹠屈
功能:提供足踝外側的穩定性,同時因為橫跨腳掌底,同時也可以控制橫弓。
腓骨短肌
起點:腓骨中段。
終點:第五蹠骨基底。
主要動作:踝外翻、踝蹠屈、前足外展。
功能:提供足踝外側&外側足弓的穩定。
第三腓骨肌
起點:腓骨中段。
終點:第五蹠骨背側基底。
主要動作:踝外翻、踝背屈
功能:跟前面外翻肌群不一樣的是,第三腓骨肌是負責背屈而不是蹠屈。同時因為負責外翻&背屈的功能,剛好跟最常見的扭傷動作(內翻&蹠屈)拮抗。是復健訓練的重要肌肉之一。
足踝內翻肌群
脛前肌
起點:近端脛骨外踝、骨間膜
終點:從脛骨外側往內,到內側楔型骨內側&蹠側&第一蹠骨基底。
主要動作:踝內翻、踝背屈
功能:內側縱弓的提起、穩定。另外因為脛前肌是主要的腳踝背屈肌,所以踝關節的穩定大部分都由脛前肌承擔(記得上一章提過完全的背屈是踝關節最穩定的狀態嗎?)
脛後肌
起點:近端脛骨、腓骨以及骨間膜
終點:從內踝繞到足底,附著在內側中足骨上,包括 第二三四蹠骨基底、楔型骨、舟狀骨
主要動作:踝內翻、踝蹠屈
功能:因為附著在大部分的中足骨上,脛後肌成為最有效的內翻以及旋後肌群,以及負責內側縱弓的支撐。受傷、失能都會造成內側縱弓塌陷。
屈拇長肌
起點:腓骨後側遠端三分之一
終點:從內踝繞到足底,到第一腳趾的遠端趾節基部。
主要動作:大姆趾屈曲、蹠屈、內翻。
功能:在跑步或跳躍的離地終期,大拇趾會先做出過度伸直的姿勢,在這個狀態下屈拇趾肌會先被拉長再做強力的收縮,可以增加推進的力量&表現。另外,在平貼地面上時屈姆趾肌收縮可以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是抓地的動作。
屈趾長肌
起點:脛骨中間後側
終點:從內踝繞到足底,分成四條肌腱到第二~第五遠端趾節
主要動作:第二~第五遠端趾節、蹠屈、內翻。
功能:也可以增加抓地力,也常見於足底其他肌肉力量不足的代償。
其他人也看了
不良生活習慣,造成舊傷反覆發炎好不了的三大因子
高血糖、高尿酸、甲狀腺機能異常外,高血脂、身心問題、睡眠以及壓力調節,都是影響肌肉骨骼疼痛的重要因素,調整生活面向,做好健康管理,才能讓防止身體舊傷反覆發炎......
為什麼激烈運動隔天這麼痠痛?(二)遲滯性痠痛的預防與處理
遲滯性痠痛該冰敷還是熱敷?假設痠痛的位置有紅、熱、腫,同時休息放著都不太舒適時,那冰敷會較為合適;若透過輕柔伸展有改善疼痛,則不一定要冰敷或熱敷,做輕柔的伸展舒緩......
為什麼激烈運動隔天這麼痠痛?(一)物理治療師帶你認識遲滯性痠痛
遲滯性痠痛壓痛和動作時感到疼痛,休息靜止不動時則不太有疼痛感。遲滯性痠痛和一般急性疼痛差別在於:遲滯性痠痛前期沒有疼痛,最不舒服的期間在24–72小時,一般會在一週復原.....
登入中
健骨知新 骨科醫師運動筆記
作者
骨科主治醫師:韌帶重建、肌腱修補。運動醫學專科:動作評估、訓練治療。證照:NASM CES 矯正運動專家、NSCA CSCS 肌力體能專家、NSCA CSPS 特殊族群訓練、SFMA、KPM、CAK。致力於將訓練與醫療結合的 GEEK。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uscularYenn 個人部落格:http://muscularyen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