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點也沒關係

忍到爆炸 不如偶爾小抱怨 

 

我相信我們都害怕負面情緒,但其實很多時候情緒是一種訊號,它在告訴我們自己哪裡受傷了,它也是一個入口,讓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的內在需求與在意的點。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常壓抑或是忽略自己的負面情緒,會需要討好或是迎合別人,自己的感受常常被藏起來;但久了,需求跟感受沒有被看到就會引起不滿或是憤怒。 

例如:

同事在辦公室經常放大聲的音樂,我會先站在他角度思考「啊~或許他耳朵不好」、「可能有一點音樂比較好做事」,但對我來說其實是干擾,長此以往,我會有種我很遷就、委屈的感受,默默地有種怨氣,可能就會容易不滿或有小衝突,這樣忍耐反而對關係更不好。

但,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情緒都有原因,它是一種訊息幫助我們辨識自己的狀態。通常憤怒是種表層情緒,更深層的是背後沒有被發現的需求跟渴望。

但,為什麼我們會想要壓抑負面情緒?因為我們被教導以和為貴、息事寧人,也會認為生氣會引發不好的狀況,像是破口大罵、衝突或是關係破裂,所以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我們需要忍耐。

這樣其實會忽略自己內在的感受,久而久之會變成受到傷害也沒發現的大人。這樣壓抑情緒主要是來自於他人與環境,這樣的他人中心模式會讓自己總是忍耐,如果總是以他人為中心想要符合他人期待,就會焦慮,對自己越不滿意越容易有負面情緒。

但如果在忍耐之前就嘗試溝通呢?可以正式自己的感受,把心情說出來,嘗試自我中心一點!思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多站在自己的觀點去思考跟判斷,而不是只害怕別人怎麼看自己、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每個人都需要覺察與接納情緒,試著重視自己的感受,然後再去思考理由,理解之後對自己溫柔一些,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多多接納。 

所以,當下次你有一些負面感受跟情緒時,試著慢下來覺察自己發生甚麼事,不敢說出來的原因、是不是會太在意他人,擔心他人評價?

 

要多站在自己角度想一想,多照顧自己一下。

 


莊芷昀 心理師
莊芷昀 心理師

作者

莊芷昀諮商心理師,現為頂溪心理諮商所合作心理師、大專專任心理師、台北法院合作心理諮詢師;希望分享諮商工作的觀察與隨筆,讓大眾從文章中獲得療癒,重新梳理心裡的事。歡迎追蹤臉書粉絲頁:心裡小心理。Instragram:@murmurco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