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達人物理治療師分享--單車常見運動傷害
這個主題其實想寫很久了,一直持續在蒐集資料,不過因為資訊量實在蠻多,需要好好統整一番,一方面也想累積更多經驗,包含:自己練車、訓練動作控制、提升騎乘表現、治療單車騎士的臨床案例以及嘗試各種運動恢復的技巧等,才能作出最實務的分享,也可能會需要分好幾篇來呈現。
剛好最近車友們紛紛私訊詢問,終於生出第一篇統整。
自行車運動是一個反覆動作相當高的項目,一旦身體動作出了問題,很容易會造成疲勞累積或是傷害的產生,加上在調整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考量人的因素(像是:身體結構是否有異常、柔軟度與穩定性、騎乘的姿態或動作慣性),還需要與單車設置配合(如:車架幾何設計、坐墊高度傾角、龍頭握把位置、踏板、扣片或卡鞋調整等,強烈建議做 fitting!)。
因此完整的評估與測試,並且堅持一段時間的練習、正確的放鬆恢復,才能看到長遠的改善。
進入正題,整理了常見的單車運動傷害,先撇除意外傷害如摔車或是撞擊,今天要探討的是累積性或潛在的傷害(當然如果曾經有摔車造成的受傷如:骨折、術後、傷口或疤痕組織沾黏、挫傷等等,急性和慢性的傷後復建也都非常重要!)。
調查統計
騎單車最常會遇到的問題:
-
下肢問題
-
膝蓋疼痛(前/內/外側)
-
臀部疼痛、 鼠蹊部壓迫
-
髖關節、腳踝卡卡或足部疼痛
-
-
上肢問題
-
肩膀緊繃與手麻
-
-
脊椎問題
-
肩頸痠痛
-
下背/腰痛
-
該怎麼做?
提升騎乘表現、避免運動傷害可以怎麼做?
-
從人體著手
如有疼痛或受傷請先治療,可尋求相關專業的醫師、治療師協助。
-
日常放鬆與運動恢復技巧:
運動後或是平常可針對騎單車常使用的肌群、筋膜做放鬆,包含使用各種放鬆器具如:滾筒、按摩球、刮痧板、震動槍、加壓帶,冰敷、熱敷或是三溫暖,正確的伸展動作(動態或靜態伸展),確保各關節的活動度/柔軟度足夠,讓騎乘姿勢/動作更順暢、減壓。
-
騎車前的暖身動作:
針對容易緊繃或是常常疲勞的部位事先活化,增進局部血液循環、肌肉筋膜熱開可延緩發生抽筋或痠痛的狀況。
-
適合單車人的核心訓練/皮拉提斯:
足夠的核心的強度與脊椎骨盆穩定性非常重要,可讓踩踏動作更有效率、節省腿力,並且避免運動傷害!
-
增進踩踏效率 - 動作控制訓練:
透過特定的身體動作控制練習,如:針對下肢(髖關節、膝蓋、足踝)設計的矯正運動,調整騎乘的整體動作,改善因錯誤姿勢/動作所造成的疲勞與不適。
-
-
從車子下手
請找專業 fitting。
一個好的 fitting,可協助騎乘者找到針對目前身體狀況的最佳的騎乘姿勢與位置、增進脊椎骨盆與下肢穩定性、提升騎乘舒適度,省去許多因為不適合的車子設置或是買錯東西而產生的麻煩事。
下一篇開始會一一介紹造成這些常見傷害/問題的可能原因,以及該如何調整與改善。希望大家都能開心騎車長長久久!
參考資料:
-
Lumbar Spine and Lower Extremity Overuse Injuries. Isidro et al. Phys Med Rehabil Clin 2022.
-
Prevention,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Cycling-Related Injury. Dana H.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16.
原文出處:claire c 運動物理治療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Claire C. 運動物理治療
作者
現任:台北康睿物理治療所院長、中華健體技術教育推廣學會監事、自行車專項運動物理治療師、FixSit® 智慧調整坐墊特約講師。
學經歷: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士、加拿大 STOTT PLATES® 一級墊上與全器械認證皮拉提斯訓師、英國 Kinetic Control 動作控制治療師、美國 The Upledger Institute 頭顱薦椎平衡(CST) 與身體情緒釋放(SER) 認證治療師、德國 Schroth Method 脊椎側彎矯正治療師、動態神經穩定術 (DNS) 認證訓練師。
專長:徒手治療與筋膜平衡、身體動作控制訓練 & 運動傷害預防、脊椎側彎整合訓練、運動及骨科物理治療、疼痛控制與減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