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其實想寫很久了,一直持續在蒐集資料,不過因為資訊量實在蠻多,需要好好統整一番,一方面也想累積更多經驗,包含:自己練車、訓練動作控制、提升騎乘表現、治療單車騎士的臨床案例以及嘗試各種運動恢復的技巧等,才能作出最實務的分享,也可能會需要分好幾篇來呈現。剛好最近車友們紛紛私訊詢問,終於生出第一篇統整。 自行車運動是一個反覆動作相當高的項目,一旦身體動作出了問題,很容易會造成疲勞累積或是傷害的產生,加上在調整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考量人的因素(像是:身體結構是否有異常、柔軟度與穩定性、騎乘的姿態或動作慣性),還需要與單車設置配合(如:車架幾何設計、坐墊高度傾角、龍頭握把位置、踏板、扣片或卡鞋調整等,強烈建議做 fitting!)。因此完整的評估與測試,並且堅持一段時間的練習、正確的放鬆恢復,才能看到長遠的改善。 進入正題,整理了常見的單車運動傷害,先撇除意外傷害如摔車或是撞擊,今天要探討的是累積性或潛在的傷害(當然如果曾經有摔車造成的受傷如:骨折、術後、傷口或疤痕組織沾黏、挫傷等等,急性和慢性的傷後復建也都非常重要!)。 調查統計騎單車最常會遇到的問題:下肢問題膝蓋疼痛(前/內/外側)臀部疼痛、 鼠蹊部壓迫髖關節、腳踝卡卡或足部疼痛上肢問題肩膀緊繃與手麻脊椎問題肩頸痠痛下背/腰痛 該怎麼做?提升騎乘表現、避免運動傷害可以怎麼做?從人體著手如有疼痛或受傷請先治療,可尋求相關專業的醫師、治療師協助。日常放鬆與運動恢復技巧:運動後或是平常可針對騎單車常使用的肌群、筋膜做放鬆,包含使用各種放鬆器具如:滾筒、按摩球、刮痧板、震動槍、加壓帶,冰敷、熱敷或是三溫暖,正確的伸展動作(動態或靜態伸展),確保各關節的活動度/柔軟度足夠,讓騎乘姿勢/動作更順暢、減壓。騎車前的暖身動作:針對容易緊繃或是常常疲勞的部位事先活化,增進局部血液循環、肌肉筋膜熱開可延緩發生抽筋或痠痛的狀況。適合單車人的核心訓練/皮拉提斯:足夠的核心的強度與脊椎骨盆穩定性非常重要,可讓踩踏動作更有效率、節省腿力,並且避免運動傷害!增進踩踏效率 - 動作控制訓練:透過特定的身體動作控制練習,如:針對下肢(髖關節、膝蓋、足踝)設計的矯正運動,調整騎乘的整體動作,改善因錯誤姿勢/動作所造成的疲勞與不適。從車子下手請找專業 fitting。一個好的 fitting,可協助騎乘者找到針對目前身體狀況的最佳的騎乘姿勢與位置、增進脊椎骨盆與下肢穩定性、提升騎乘舒適度,省去許多因為不適合的車子設置或是買錯東西而產生的麻煩事。 下一篇開始會一一介紹造成這些常見傷害/問題的可能原因,以及該如何調整與改善。希望大家都能開心騎車長長久久! 參考資料:Lumbar Spine and Lower Extremity Overuse Injuries. Isidro et al. Phys Med Rehabil Clin 2022.Prevention,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Cycling-Related Injury. Dana H.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16. 原文出處:claire c 運動物理治療
Claire C. 運動物理治療
作者
現任:台北康睿物理治療所院長、中華健體技術教育推廣學會監事、自行車專項運動物理治療師、FixSit® 智慧調整坐墊特約講師。
學經歷: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士、加拿大 STOTT PLATES® 一級墊上與全器械認證皮拉提斯訓師、英國 Kinetic Control 動作控制治療師、美國 The Upledger Institute 頭顱薦椎平衡(CST) 與身體情緒釋放(SER) 認證治療師、德國 Schroth Method 脊椎側彎矯正治療師、動態神經穩定術 (DNS) 認證訓練師。
專長:徒手治療與筋膜平衡、身體動作控制訓練 & 運動傷害預防、脊椎側彎整合訓練、運動及骨科物理治療、疼痛控制與減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