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業 vs 民俗療法?五大主要身體療法到底怎麼區分?
醫療的品質與費用,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從來沒有人說醫療服務是便宜的。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重量不重質,受惠是使用者,辛苦的是醫護服務提供業者,50 塊拉個腰、吃吃止痛就會好......別異想天開囉!
今天主要來介紹台灣主要的身體療法,也就是跟物理治療很像的那些,都是按、拉、推、捏、扭身體,讓身體疼痛痠痛改善,我們來看一下主要差異在哪:
一、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大學四年的醫學洗禮,包括一年的臨床實習,還要考過台灣最低的及格率的高等考試,能經過重重難關的,都是專業的治療師,透過詳細問診評估,針對疼痛問題做徒手運動治療,是經過國家認證的真正專業。
二、運動按摩(Sports Massage): 在美國加拿大,按摩師也有經過國家檢定的簡單考核,在不同州份考到執照才能執業。其實按摩師不算是醫療人員,在台灣也是,對人體有基本的解剖了解,主要處要運動後肌肉酸痛,做的事情像物理治療,沒有運動的部份,不能稱為治療,不太能改善疼痛。
三、 經絡按摩(Chinese Massage): 又叫中式按摩,內容大致上有推拿、拔罐、刮痧等等,用意疏通經絡,配合穴道,達到經絡暢通,有中醫的基礎概念,排除濕寒氣,宣稱有養生作用,但實際上並非每一道手續都有經過醫學証據證實。
四、整骨整復(Osteppathy): 在國外又稱骨病療法,在台灣又稱「整復師」,更誇張有叫「復健師」。療法的主要原則是身體的病痛來自骨頭位置不對,於是把骨頭歸位,再配合推拿按摩,改善身體病痛。
五、美式整脊(Chiropractic): 正名脊骨神經醫師,在美國、加拿大、澳洲普及,算是醫療人員,也要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在某些醫院能看到有這醫師執業。療法原則為身體的病痛來自脊椎骨跟神經的問題,透過「喬」好脊椎的位置,改變神經的張力,治療病人。在台灣未被合法,大部分有美國執照,仍是民俗療法。
以上五種是台灣常見的療法,也只有物理治療備受認證,在台灣執業,其他均屬民俗療法。也只有物理治療了解運動,以及身體的動作。在西方醫學,不會將「痛不痛」、「紅不紅」來當作治療指標,必須透過詳細問診評估,再對症下藥。
希望透過這些簡單的介紹,可以讓大家理解,真正的醫療專業,需要時間培養,這也是為什收費較貴,而且不被稱為民俗療法。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James 物理治療師的 IG 帳號喔!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James thephysio
作者
James 具有豐富訓練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有著跨運動與醫學領域的背景,試圖結合訓練與物理治療,從醫學角度出發,配合不同的訓練模式來幫助運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