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其實是吃出來的!
運動能預防失能,但你知道嗎?飲食與體重控制也很重要!
根據衛福部的公開資料,台灣失能者絕大部分是後天疾病所致,可惜「後天疾病」沒有再細分類,我只好參考鄰國日本的資料來推測台灣的情況。
由日本學者所做研究,65 歲以上長者失能原因第一名為失智(32.5%),第二名為骨關節疾病(26%),第三名為中風(13.5%),這三個失能原因有一個共通特徵是:「肥胖」。
-
失智: 高血壓、糖尿病與肥胖都是失智的危險因子,肥胖者(BMI>30)失智風險比常人高出 30%。體重控制好,一次就能消弭三項危險因子。
-
骨關節疾病: 肥胖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體重每增加 5 公斤,膝蓋退化風險就升高 36%,肥胖的長者跌倒風險也較高。
-
中風: 在台灣每年約有三萬人發生中風,在中風後半年失能比例是 51.72%。而中風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沒錯!又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
我們之前聊到,運動量超大的職業美式足球員,只要體脂超過 25%,仍會得到高血壓、糖尿病。所以,運動要配合飲食控制,才能有效對抗「肥胖」與「慢性病」。這不是為了「血壓、血糖」數字漂亮而已,這是為了我們年老後的尊嚴,以及減輕子女與社會負擔所做最好的超前部署。
參考資料:
- https://dep.mohw.gov.tw/dos/lp-2976-113.html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343328/
- https://www.thelancet.com/article/S0140-6736(20)30367-6/fulltext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8438470/
- 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5-1&paper02=4156067525bc96c3a9ee9b
-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861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思恒 王
作者
王思恒醫師,是一位復健科專科醫師。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喜歡以科學角度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知識,以筆名「史考特」著有網誌「一分鐘健身教室」。 專長為健身、運動營養、運動傷害、疾病預防。曾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擔任住院醫師,現在在大台北地區復健科診所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