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疼痛狀態下維持運動?
如果你運動時有疼痛,要注意下列三項事情讓你知道什麼該停止運動、什麼時候該改變運動的模式(或運動量),跟什麼時候是可繼續進行運動:
1️.運動過程有疼痛
2. 運動後24小時的症狀
3️. 症狀隨時間如何改變
理論上,我們當然希望疼痛是能控制在最低範圍或完全沒有 (0-3/10)。運動時出現適當的疼痛 (4-5/10),也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運動後,疼痛應該在24小時內逐漸減少至運動前的狀態,隨著時間過去運動後的症狀與疼痛耐受度應得到改善。
可是當疼痛都沒有得到改善時,我們必須回想運動的內容及參數,並改變其中一項來繼續達到運動的目的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管理運動時的疼痛,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根據自己的運動課表,可改變以下的參數:
▲活動度
如果深蹲會痛,可嘗試改成半蹲
▲動作
如果這個動作會痛,可試另一個動作,以達到同樣訓練目的。
▲ 收縮模式
如果向心收縮(肌肉長度縮短)會疼痛,可試離心收縮(肌肉長度延長)。如果還是會疼痛,可試等長收縮(肌肉收縮 長度不變)
▲ 身體姿勢
坐姿肩推會痛?把椅子往後調整5-10度看看
▲休息時間
增加組間休息時間,不因肌耐力而限制訓練量(組數)
▲頻率
如果一個禮拜練5天太多,改成一個禮拜3-4天
▲ 時間
如果跑步20分鐘會讓膝關節不舒服,把時間降低成15分鐘。或嘗試間歇性的慢走跑步20分鐘
▲ 重量 / 負荷
如果硬舉100公斤有疼痛,降低重量。如果在柏油地上跑步會痛,可嘗試改在運動場上跑
▲速度
速度較快的運動動作,需要消耗更多的體能。可嘗試讓速度放慢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James 物理治療師的 IG 帳號喔!
其他人也看了
多動多健康!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各年齡活動量(下)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一週中每天應至少進行 60 分鐘中等強度到高強度身體活動,主要是有氧的身體活動,每週應至少 3 天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以及加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蚯蚓爬上腿?認識俗稱靜脈曲張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感覺到沈重、酸痛疲勞、甚至疼痛之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像是舉步困難、平衡變差、腳踝活動度變小、肌肉無力等......
鐵腿別再怪乳酸!一起認識延遲性肌肉痠痛(下)
延遲性肌肉痠痛讓人又愛又恨,沒有痠好像沒練到,想要練到好像又太痠,建議大家好好的服從自己的課表,才不會因為當天狀況好,做了超過自己規劃的強度,下週因為延遲性肌肉痠痛苦不堪言......
登入中
James thephysio
作者
James 具有豐富訓練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有著跨運動與醫學領域的背景,試圖結合訓練與物理治療,從醫學角度出發,配合不同的訓練模式來幫助運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