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受傷時的處理方式--PRICE
運動受傷時,經常會太過於驚慌,不知道該做什麼,才能縮小傷害,幫助運動員迅速恢復狀態。其實只要做到PRICE原則,就可以減輕傷害。
PRICE原則
1. 保護(Protect):使用工具保護受傷部位,減少再次受傷風險。 Ex. 腳骨折時初期應使用拐杖,減少腳的使用壓力,避免二次傷害。
2. 休息(Rest):不使用受傷部位,避免加重傷害,休息時間約為72小時。 這同時也是運動員最容易忽略的問題,許多人認為休息就是到不痛就好,因此可能太早開始運動,加劇受傷程度。
3. 冰敷(Ice):冰敷主要功能為減輕疼痛、促局部微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冰敷後會開始感覺冰冷、灼痛感、麻痺。一旦到麻痺感出現,就要停止冰敷。一般冰敷時間每2-3小時,冰敷20分鐘,可用保鮮膜簡單固定,在休息期的72小時內都可以使用冰敷。
4. 壓迫(Compression):主要目的為減少組織出血、血腫。 壓迫程度要是當時受傷程度而定,常見用彈力繃帶包紮傷口,減少出血。
5. 抬高(Elevation):目的也是為了減少出血,通常用於處理四肢傷害。 只要將受傷部位提高於心臟30cm即可,在受傷後24小時都建議抬高。
雖然看似很基本的內容,但受傷當下,只要依步驟處理可以迅速縮少傷害。是大家常常忽略的細節,但卻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用PRICE休息2-3天後,依照傷口嚴重程度,交給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評斷治療,進行復健,慢慢恢復即可。
冰敷 vs. 熱敷 使用時機?
冰敷是在受傷急性期,用於減少出血。但熱敷會在急性期結束的復健階段。在受傷後,不可能PRICE 3天就回到最佳狀態,因次這時候會先從復健動作、小重量訓練動作、弱項加強動作等慢慢訓練。這時可以搭配熱敷、電療,來刺激受傷部位的微血管擴張,加速養分與氧氣的送入,提高受傷部位的修補與恢復。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Jimmy 運動營養博士
作者
運動營養教練 Jimmy。Nutrition Ph. D. 營養博士、ACE-CPT 國際私人健身教練、CKC 國際臨床壺鈴教練、CTSSN 運動營養專業認證。歡迎追蹤他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7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