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的常見問題:常見的扭傷、需不需要去醫院?
什麼是腳踝扭傷?為什麼會腫、痛?
「沒踩好、踩空後,腳踝腫一大包。」
「回防、搶完籃板球落地,腳痛到沒辦法走路。」
上面都是腳踝扭傷患者常見的敘述。腳踝扭傷(Ankle sprain)大多指的是在一個過度的外(內)力下,導致腳踝周遭的韌帶損傷、撕裂等。依照韌帶損傷的程度,會分為一級(部分撕裂)到三級(全部斷裂)。
當韌帶損傷時,可能連帶周遭的微血管可能破裂,同時身體為了幫助受傷的區域加速恢復,會增加受傷部位的血流量、並引起發炎反應(類似傷口消毒的概念),綜合上述的反應,腳踝可能會腫起來,而腫脹本身就會壓迫到許多在腳踝會傳遞痛覺的神經或受器,告訴你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不要再弄它了。
醫療人員在意什麼?消腫的重要性?
雖然大部分人最在意的應該是「痛」,可能痛到沒辦法走路、沒辦法睡覺等,但其實醫療人員優先在意的,反而可能是「腫脹」,因為當腫脹控制得宜,其實連帶的如疼痛問題、後續恢復,都會比較好處理。
這也是為什麼當受傷發生時,即早的固定受傷的部位可能是利用運動貼紮、護踝等,同時用繃帶把腳踝纏起來(壓迫)避免腫脹,並且在受傷後的數天,還是保持輕度的活動(保持腳踝的血液循環)。這些的目的都是減緩腫脹,創造一個良好的修復環境。可以想像成腫脹就像「一群人在圍觀火災事故現場」,最後讓「消防車進不去救火、運送傷患的救護車出不來」。
扭傷後,找醫生看好像什麼都沒做?
大家可能很常抱怨去了診所,醫生照個 X 光、稍微看一看就說「沒事,我開藥給你吃,回家休息」,似乎什麼都沒有做、也不在乎你的疼痛。但實質上,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跟骨科及復健科的教育訓練下,這些已經是醫生該做的了,包括透過 X 光檢查有沒有骨頭受傷、需不需要後送手術等等。當骨頭沒有受傷,就是靜待韌帶的恢復。
若要做得更完整包括:衛教、復健運動、貼紮、徒手治療等,這些也需要在充足的治療時間下才能執行。目前比較有機會執行的,反而是在自費物理治療場所,詳細方式會在其他文章說明。
什麼時候需要去急診、大醫院?
台灣醫療環境、診所都相對便利,但也是這樣大家都傾向往大醫院、急診去,因為覺得很痛、腫得很厲害,怕有嚴重的問題。其實以腳踝扭傷來說,會需要去大醫院主要就是「有立即手術的需求」,會需要手術大多是「有骨折、骨頭錯位、韌帶完全斷裂等。」
而這些狀況一般民眾可能比較難判斷,建議當有合併以下的因素,就去大醫院看:
-
嚴重疼痛(痛到想死掉)。
-
嚴重腫脹(腫到認不出這是你的腳)。
-
受傷後無法走路、承重(腳沒辦法撐地板)。
-
當真的真的很擔心,就還是去吧!
另外,運動醫學中有一個名叫 Ottawa rule 的檢測,用來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醫院拍 X 光、做更進一步的檢查。主要是敲擊幾個常會骨折的部位、並看當下是否能走路為依據。因為若有骨折,光用手敲就會「爆痛」,而當下是否能走路,是因為當骨折時,把重力壓到受傷腳,一點壓力、受力同樣可以產生劇烈的疼痛。
其他人也看了
肩頸痠痛、膏肓痛、手臂痛?物理治療師: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就像裝了水的皮球,承載著來自上下兩節椎體的壓力,當壓力不平衡的時候,椎間盤就會被推向一邊,但在椎體後方有一條強壯的韌帶-後縱韌帶會擋住向後突的椎間盤......
膝蓋痛比你想得更複雜!膝蓋痛就醫該注意的事
田徑場還是河濱,都可以看到呼嘯而過的跑者和騎士,同時診間也出現越來越多膝蓋痛的人,到底該如何尋求協助與常見的膝蓋往內夾問題與治療方向......
頭痛有可能是脖子引起的--認識頸因性頭痛
為什麼我脖子痛越痛越上去到頭部?頸部緊緊的努力伸展就對了嗎?有想過可能讓你頭痛的竟然是頸部!一起來認識頸因性頭痛......
登入中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作者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碩士。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NSCA-CSCS)。世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物理治療師。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所有人。他的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