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五個解決之道!
先前有跟大家介紹過相當常見的足底筋膜炎,也提到在許多研究中都沒有在病人身上發現發炎物質,所以近來越來越多學者傾向把足底筋膜炎歸類為足底筋膜的退化;那如果足底筋膜炎該怎麼辦呢?今天就要來介紹該怎麼緩解、預防惱人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退化常見的症狀有:
1. 早上起床踩地板時特別痛
2. 久站或長時間走路後腳底出現疼痛
3. 疼痛的部位常出現在腳跟內側的部位
想要改善,我們可以先從以下五種解決方法著手
1. 增加踝關節背屈活動度
2. 增加大腳趾背屈角度
3. 強化足底肌群
4. 藉由離心訓練強化足底筋膜,恢復彈性
5. 減重
在前幾次的影片當中已經跟大家分享過,如何從關節方面著手以及小腿伸展來增加踝關節活動度,如果忘記的話可以再到底下兩個連結複習一下。
建議受到足底筋膜退化困擾的人,在疼痛愈趨緩和後,可以選擇穿著輕薄一點鞋子,減少鞋子帶來的支撐與保護,這樣的鞋子反而能讓我們足底的肌肉更加強壯,或是可以多去海邊走走沙灘,赤足走在不平穩的地面上也對足部肌肉的訓練很有幫助。至於第五點就靠大家各自努力啦!
原文出處:Hunter 物理治療師
也可以參考 Hunter 物理治療師的踝關節活動度相關影片:
[2] 踝關節活動度訓練 ankle mobility exercise
其他人也看了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敢走路?物理治療師:日行 6000 步防退化
物理治療師 Danlel K. White 探討日常走路與退化性關節炎功能受限相關性,給予醫療從業人員及民眾明確建議:每天 6000 步,關節炎伴隨失能發生率降低一半......
明明健康卻覺得有問題?小心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反安慰劑效果是指出一些信念或預期等心理效果,可能會導致疾病產生,白話說就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看了關於身體健康痠痛的資訊,便覺得自己得病了......
媽媽手不是女性的專利,爸爸也有可能媽媽手!
媽媽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拇指過度使用,造成周邊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造成發炎,容易出現疼痛及大拇指的無力......
登入中
物理治療師 Hunter
作者
Hunter ,一位熱愛運動健身的物理治療師,希望能藉由寫文章、拍影片來分享一些有關於「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常見運動傷害」、「傷後訓練」和其他醫療保健知識,目前也擔任英國 CMS 動作控制培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