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脛束症候群--長跑者最常見的疼痛不適
「醫生,我現在怎麼都沒辦法跑遠?只要跑一小段距離膝蓋就會痛!」仔細一看,原來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指的是是髂脛束在運動過程中,因過度使用而引發的過度緊繃或發炎的情況,是長跑者常見造成膝蓋及大腿疼痛的原因。
髂脛束(iliotibial band)是大腿外側主要的一層筋膜,由臀大肌(Gluteus maximus)和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兩塊肌肉延伸,從髖部外側往下連接接到小腿上方,負責大腿往外展開、伸直、旋轉的動作。
長距離的馬拉松跑者常常會有髂脛束症候群的問題,此外像是舉重、深蹲、自行車、越野賽跑、健走、田徑運動、排球、籃球等,也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在太快增加運動訓練強度、不平整的路上跑步、骨盆較寬的女性、沒有足夠的伸展、退化性關節炎、長短腳、骨盆傾斜、腹肌及臀肌肌力太弱的族群,特別容易發生。
患者常會感到膝蓋外上方疼痛、緊繃、燒灼感,尤其是將膝蓋彎曲時,疼痛感會特別明顯。這樣的疼痛會往上延伸至大腿外側,特別是在跑步、走路時時特別明顯。
如何簡單知道自己是否可能有髂脛束症候群呢?可以直接按壓膝關節外緣(圖一),如有疼痛就可能有髂脛束症候群。而在超音波下(圖二)則可以看到髂徑束症候群增厚、週邊積水、血流增加、鈣化沉積等情況。

(圖一)直接按壓膝關節外緣會感到疼痛

(圖二)利用超音波檢查以了解髂脛束受損的情形
要如何預防髂脛束症候群呢?在運動之前應該有足夠的暖身,避免太快增加運動訓練強度,穿著完整無磨損的鞋子,盡量在平坦的地面跑步,並適度伸展放鬆外側筋膜。
而一旦發生了髂脛束症候群,可以藉由復健儀器治療,像是超音波、雷射、冷熱敷、紅外線及電療等。並配合運動治療,強化核心肌群以及臀部肌肉,並藉由伸展或滾筒來放鬆髂脛束。如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則應多休息,並配合藥物治療,以緩解發炎。
較為嚴重且難以緩解的患者,則可使用震波治療,藉由高能量的震波在髂脛束做治療(圖三),促進血管新生,提高新陳代謝,加速組織再生。並可使用類固醇注射或增生治療,來治療並緩解疼痛。

(圖三)使用震波治療可有效治療髂脛束症候群
其他人也看了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登入中
冠誠 陳
作者
陳醫師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系,目前是藝文康澤復健科診所院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台灣疼痛醫學會專業會員,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專業會員,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專業會員,台灣肌肉骨骼神經超音波醫學會專業會員。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ehab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