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決肩膀內側痛,別只靠網球
大家常聽到的「膏肓」,其實是由提肩胛肌、菱形肌、中斜方肌等幾條肌肉匯集的一點。現代人,特別是久坐上班族,很常出現的膏肓痛的問題。在臨床上其實不只上班族,愛健身的人也會有同樣的問題,相信很多人聽過嘗試用網球、按摩球,或各種方式去按壓膏肓這個點,或是找推拿按摩,針灸,打針等等方法,可是無奈這酸痛就是一直會復發,沒法根治,到底為什麼呢?
答案是......因為問題根本不在酸痛的那一點上,靠按壓,針對痛點打針,是不會解除問題的。所以如果醫師建議在痛點打一針,先三思,這是治標不治本,藥效過了,酸痛還是會回來。
那問題在哪? 問題在動作上。什麼意思?不是圓肩嗎?不是的,圓肩,是對姿勢(Posture)的一種描述(Description)。真正導致疼痛的,是錯誤姿勢的壓力(Postural Stress),靜態的生活作息(Sedentary Lifestyle)導致肌肉張力不平衡,舉例像長期打電腦,手在放在前面,肩膀重覆性做內收的動作,反過來肩膀後面的肌肉便沒有活動到 - 肌肉長期無力(Weakness)的狀況下,也會有酸痛緊繃的感覺。來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像是肌肉很緊練太多,肌肉纖維會糾在一起,這樣會有一個緊的感覺,需要放鬆;肌肉無力就像橡皮筋拉很緊,張力很高,也會有緊繃的感覺。所以說,不是什麼酸痛都怪沒在放鬆伸展,應該怪自己沒在運動。
那怎麼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動作的問題? 這部分當然是要找自費物理治療來處理。物理治療師是受過醫學訓練的動作專家,擅長分析,解除身體酸痛。
那該怎麼解決?別只用網球!
是不是有過一直用網球按壓膏肓那位置,可是過幾天疲痛又回來的經驗?或是曾經試過去按摩,師傅很用力給你按膏肓,當下很爽可是沒解決根本問題?
因為答案在你的習慣動作--自費物理治療師先經過問診、觸診、了解你的以往病史,透過動作檢查,來判定膏肓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如果你是久坐上班族,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這兩個運動應該能幫助你:
一、彈力帶水平擴胸運動:拿 5 公斤的彈力帶,從胸口前方開始,手肘微彎,把彈力帶水平重外拉,注意後肩胛往內收,再慢慢收回。
二、啞鈴俯身飛鳥:使用 2 公斤的啞鈴,身體往前俯身 90 度,手肘微彎,啞鈴上舉到肩膀與背平行,再緩慢放下,注意後肩胛往內收。
以上兩個動作皆是訓練中上背肌肉。當肌肉得到適量的刺激,血液循環,自然痠痛的感覺便能得到舒緩;再來需要適動時候變換姿勢,減少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引起的壓力(Postural Stress)。先運動,保守性治療,再打針吃止痛藥,才是正確的概念。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James 物理治療師的 IG 帳號喔!
其他人也看了
物理治療師教你五個運動,緩解跑者膝(上)
一般不會直接用壓的方式放鬆的髂脛束,除了會太痛之外,效果也不好,還會影響下肢的穩定性,建議可以改用雙手提拉髂脛束的方式,將側面會痛的範圍輕輕提起,再前後輕輕滑動......
膝蓋外側越來越痛?物理治療師帶你認識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
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隨著跑步的人越來越多,「跑者膝」也在慢跑愛好者之間流傳開來,只要發作了,就只能休息幾天再上路,可是越喜歡跑步的人,跑者膝的通常也會越嚴重......
越老跑越慢?物理治療師:沒運動的人才會越跑越慢!
越老就一定跑越慢嗎?研究發現跑者僅管隨著年齡增加,肌肉骨骼結構跟年輕時相比確實退步了 10–20%,但心肺功能在維持訓練的狀況下衰退的似乎沒有這麼多.......
登入中
James thephysio
作者
James 具有豐富訓練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有著跨運動與醫學領域的背景,試圖結合訓練與物理治療,從醫學角度出發,配合不同的訓練模式來幫助運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