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站久坐痠痛的秘密:長時間不動,肌肉就像是「充滿廢水的海綿」!
久站、久坐,長時間維持在同一個姿勢,或多或少都會造成緊繃、痠痛等。但起來動一動、轉轉肩膀、槌一槌似乎就得到些舒緩。這些不適很多是「肌肉沒有收縮跟放鬆的循環導致」,從過去的人類歷史及演化,身體是設計來「活動、移動」的,但身體還來不及跟上科技的變化,還未演變成一個「適合久坐、久站」的身體。
一、肌肉 + 心臟 = 血液循環
肌肉的構成有百分之七十是水,也是透過水/血液為媒介,才能將營養及能量送至肌肉,讓肌肉有燃料來產生動作、進行日常生活,而用完的廢料同樣會經過水及血液,流往心臟做一個回收。

二、肌肉的海綿理論
心臟收縮使大多血液能散佈到全身,而肌肉就像第二顆心臟一樣,能透過反覆收縮,將四肢的水/血液打回心臟,肌肉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先吸收了充滿養分的水,使用完後,透過擠壓的方式將充滿廢物的水排出去」。

三、長時間不動:肌肉像是「充滿廢水的海綿」
當血液被送至肌肉,肌肉會吸取其中的養分,但在使用完後,產生的代謝物也要排出,才能讓肌肉處在最好的狀態,迎接更多的養分。但長時間不動例如久坐、久站,讓「肌肉處在完全不動或者持續收縮的狀態」,會使血液循環減緩,導致代謝物沈積、組織缺氧,最終產生痠、疼痛等狀況。

四、適當的讓海綿儲存的廢水排出、並吸收新鮮的水分
當同樣的話說到爛掉、聽到不耐煩,就代表是千錘百鍊的定律:
-
當維持在一個姿勢一段時間,就起來活動 10 秒,就足夠減緩不適。
-
保持一到兩種運動的習慣。
-
確保身體的水分充足。
-
喝到讓自己想上廁所也不是壞事,因為就會起來動一動。

五、我可以用按摩槍、推拿、熱敷、電療嗎?
上述的方式稱為「不用自己動的方式」,專業的說法叫做「被動處置」(Passive treatment)。這些方法都可以,只要能緩解身體的不適,特別是有些剛受傷、無法動的患者。因為人與生俱來是懶惰的,就是要儲存能量來應付真正危急的狀態,但是當對身體太好,身體的功能也會更快喪失。主動處置(Active treatment)例如運動、滾筒、自主伸展等,透過自己動的方式,能提醒大腦說身體還是要使用的,同時也代表「你可以靠自己解決問題」。
結論是適量適當就好,當真的很疲累完全不想動時,可以花錢請別人幫自己做處理,有餘力時,且沒有人幫助的情況,則靠自己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其他人也看了
趕快檢視改進,造成身體這裡痠那裡痛的三個居家爛姿勢(上)
人們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將肌肉變緊、把關節變歪,過程中如果壓到神經,還可能讓其他區域的肌肉也跟著變緊,再回過頭來增加神經壓迫、關節歪斜的風險......
多動多健康!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各年齡活動量(下)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一週中每天應至少進行 60 分鐘中等強度到高強度身體活動,主要是有氧的身體活動,每週應至少 3 天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以及加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蚯蚓爬上腿?認識俗稱靜脈曲張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感覺到沈重、酸痛疲勞、甚至疼痛之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像是舉步困難、平衡變差、腳踝活動度變小、肌肉無力等......
登入中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作者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碩士。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NSCA-CSCS)。世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物理治療師。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所有人。他的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