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紮讓運動更出色?物理治療師:輔助器材需要時才使用(下)
各種運動賽事中,選手身上貼著貼布、運動貼紮,治療或預防運動傷害;健身房也會見到許多人訓練時使用「腰帶、護膝、護腕」等,到底這些有沒有用?〈貼紮讓運動更出色?物理治療師:輔助器材需要時才使用(上)〉物理治療師說明了這些貼紮、護具都屬於輔助,若過度倚賴輔助器材,可能讓身體減少練習「穩定」的機會。應該如何看待輔具的使用呢?一起看下去吧!
先求自身功能,若無法提升自身功能,才提供外在保護
其實若個人而言,輔助器材能帶來幫助,那就使用。只是差異在於「會不會一生、一輩子都要使用」,以訓練來說,就是每次深蹲、硬舉都要使用;以工作來說,就是每次搬貨都要綁著護腰、護膝,但若剛好今天器材不在身邊,就會有諸多的不便跟限制。其實許多人就算曾經受過傷,經過完整的治療、復健、訓練,皆能恢復到原先健康的狀態甚至更好,因此,能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像「A計畫」,而使用輔助器就像「B計畫」,A 計畫會優先執行,是在執行失敗時才啟用 B 計畫。

心理作用及依賴性
其實不管是哪種器材、治療、甚至光看到「穿著白袍的人」,都可能產生「心理效果」,覺得疼痛減少了、自己能表現得更好了。我認為心理作用是可以的,因為只要能讓自己覺得是舒服、感覺好的就好,怕的是產生「依賴性」,就是當自己沒有這些東西時,就像世界毀滅了、身體沒救了。因此,若能「短暫地使用、不依賴、讓自己能獨立、效果是能帶走的」,其實什麼樣的工具、治療都是合適的。

輔助器材使用的時機點
-
有受傷、身體能力缺失時可「短暫」使用。
-
在嘗試接近自身極限時使用(如 90% 1RM 以上時)。
-
身體結構的損害、能力的缺失「不可逆」時。
-
緊急情況時如要立即上場比賽等。
-
「提升自身能力(A計畫)」優先於「使用輔助器材(B計畫)」。
其他人也看了
減重手術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降低女性的罹癌機率!
許多過重的人,在嘗試許多方法失敗之後,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行手術,研究證明,減重手術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可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登入中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作者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碩士。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NSCA-CSCS)。世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物理治療師。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所有人。他的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