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被安眠藥綁架(二)服用安眠藥效果越來越差,可能不是單純失眠

八成憂鬱患者,有失眠情形

造成長期失眠的生理、心理因素很多,最常見的是憂鬱症。

陳錫中說,安眠藥的建議劑量是設計給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單純失眠的人用的,如果本來只是單純失眠,後來卻出現憂鬱症或者其他身體不適(如心臟疾病、胃食道逆流、疼痛、更年期等),或是本來就有憂鬱症而不自知(80% 的憂鬱症患者會失眠),都會加重失眠,原來的藥物劑量就發揮不了效果。

他提醒,如果安眠藥的效果一直不錯,但最近效果愈來愈差、吃了還是睡不著,就是警訊,表示造成失眠的原因可能改變了,一定要再度就醫評估,先治療根本的疾病,睡眠才有機會改善,而不是自行加藥。

許世杰說,如果找不到其他身心疾病引起失眠,可能表示體質不適合長期吃安眠藥,建議學習非藥物療法如放鬆技巧等來改善睡眠。

 

至於會不會變得長期依賴安眠藥,不吃就睡不著?

陳錫中指出,80% 的人失眠超過一年、60% 的人失眠超過5年,說明失眠經常慢性化,變成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長期治療,因此學會照顧好睡眠的長期保養之道,才是比較合理的治療目標。如果經常睡不著,卻沒有好好治療,可能會讓其他疾病惡化,得不償失。「但長期治療不代表長期用藥。藥物只是治療方式之一,適度使用安眠藥,維持睡眠品質、促進整體健康,是權衡是否使用藥物的關鍵。」如果擔心太依賴藥物,可以同時學習非藥物療法。

他認為,只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安眠藥,不需要太擔心會上癮。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康健 雜誌
康健 雜誌

作者

《康健雜誌》創刊於1998年,隸屬天下雜誌群,健康生活類月刊。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且偏愛「飲食及運動健身」類型議題的族群,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健康的軟性訴求,亦包含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找到輕鬆的園地,可以分享交流,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