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失眠白天小睡!臨床心理師:這樣做反而造成失眠惡性循環(上)

午覺半小時內 晚上不失眠

失眠者因為經常整夜輾轉難眠,常會抱怨白天精神不佳,也會想利用白天的空檔時間補眠一下,這樣的做法應該是人之常情,不見得是干擾睡眠的不良行為。但是有些失眠者可能覺得白天補眠感覺很好,也有失眠者表示白天的睡眠品質比晚上來得更好,所以就盡可能在白天睡覺,尤其是可以白天待在家的 SOHO 族、退休長者和家庭主婦,可能在白天睡超過 30 分鐘以上(只要超過 30 分鐘就算長了),或者補眠到太陽都下山了還在睡,如此一來,這樣睡得太多又太晚的補眠習慣,就很可能影響到晚上的睡眠,啟動了失眠的惡性循環。所以,白天補眠不見得不好,但睡太久或太晚就得不償失了。

 

還記得〈提早上床補回前一晚睡眠!醫師:這樣做反而導致失眠(下)〉一文中,用一個簡單的物理原理(可稱之為「方糖理論」),來舉例說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裡的「睡眠限制法」嗎?藉由討論如何減少水杯的水,以增加糖水的濃度,延伸到如何減少晚上過多的躺床時間,來鞏固及提升睡眠品質。這裡要用「方糖理論續集」來談談「白天過度補眠的影響」。

如果把一顆 30 公克方糖丟進一杯 300 c.c. 的水杯裡,甜的濃度剛剛好;但如果這顆方糖,被愛吃糖的小朋友偷吃了 5 公克、又被嗜甜的小螞蟻偷走了 5 公克,雖然杯子裡的水,一樣還是 300 c.c.,但要丟進去的方糖只剩下 20 公克了。

這個時候,大家來想一下水的甜度會變得如何呢?答案一定是變淡了。因為方糖變少了,而水量卻不變。

 

如果將所需的睡眠量比喻為方糖,而躺床時間比喻為水杯裡的水量,一個需要七個小時睡眠量的人,躺在床上正好也是七個小時左右,那睡眠品質就會剛好(甜的濃度剛剛好);但如果需要七個小時的睡眠量,卻在白天午睡了一至二個小時,在傍晚吃完晚餐看電視時,又打了個盹睡去了一個小時,那麼在晚上睡覺之前,就已經使用掉二至三個小時的睡眠量,30 公克的方糖己經被偷走了一些。

讀者們應該可以想像,這樣一來,晚上的睡眠品質會變得如何呢?答案也一樣是:變差了(濃度變淡了)。

 

就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樣,失眠者常常花了過多時間在白天補眠,覺得前一天的晚上睡不好,隔天白天的時候就儘量睡的錯誤習慣,常常會導致失眠者在白天就消耗掉睡眠的需要量(方糖被偷走了),讓晚上的睡眠需要量減少許多,在躺床時間沒有改變的情況之下,睡眠品質及效率就變差了(糖水的濃度變淡),更有可能讓失眠的經驗成為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

這時,一樣來想想方糖的理論。如果要讓糖水變回原本的甜度,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別讓方糖再被偷吃了;所以,如果要避免睡眠效率再度流失,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減少白天過多的躺床或休息的時間。

 

但要大家白天都不補眠,將睡眠量累積到晚上,又太過於嚴苛了。有不少研究證實,白天適時的午睡可以避免「午餐後低落」,也可以提升下午的精神及工作表現等,所以還是可以享受午睡的。但到底午睡多久才合適呢?在臨床上,建議以 30 分鐘為限,原因會在〈晚上失眠白天小睡!臨床心理師:這樣做反而造成失眠惡性循環(下)〉用「睡眠結構圖」來做說明。

 

睡眠小教室

何謂「午餐後低落」?

研究指出,午睡是人體自然的需求。人體在午餐過後,核心體溫會微降,產生程度較輕微的,想休息的驅力,並伴隨認知功能下滑的現象,如行動變遲緩、反應時間變慢,稱為「午餐後低落」(post-lunch dip)。有不少研究指出,適當小量且規律的午睡習慣,可以減輕壓力、提高專注力及認知功能,並增加下午的學業或工作效能,所以過了中午需要休息,是很正常的。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睡眠管理職人-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原文出處:《失眠保證班,無效免費:弄懂18種讓你徹夜難眠的心理和行為》


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作者

任職於好夢心理治療所,並為該治療所執行長。積極推廣睡眠醫學大眾教育推廣,至今累積超過700場睡眠相關講座,且致力推動台灣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養成與培訓,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督導級講師。經營有臉書粉專:睡眠管理職人-吳家碩臨床心理師。著有《失眠保證班》、《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0-6歲好眠全指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