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姿勢:骨盆歪、膝蓋卡卡,看步態就知道!5 步驟正確走路(上)
你觀察過自己或路人走路嗎?物理治療師坦言,幾乎所有人都是用錯誤的方式走路。到底該如何正確走路?又有哪些常見 NG 走路姿勢?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走對?其實從生活中就可觀察出來,無論是高、低足弓,或是活動度等,都會影響到走路姿勢,不妨自我檢測一下:
鞋底磨損位置檢測 看走路方式哪裡出問題?
力康運動醫學機構技術主任張高華指出,一般正確的走路方式,鞋底磨損會在腳後跟外側及大拇趾處,這是因為走路時會先從微偏外側的地方著地,最後前掌離地、推進時則是從第 1 根和第 2 根腳趾處離地,所以鞋子磨損呈斜向才是正確的。
動晰物理治療所執行長鄭融表示,當磨損是在鞋子偏後、內側時,代表重心內偏很嚴重,這狀況是功能性扁平足或結構性扁平足的機會很高。

濕足印檢測|你有扁平足、高足弓嗎?
足弓塌陷或過高會影響走路的步態及腿型,最簡易的自我檢測方式,就是透過濕足印來判斷。
這樣做:雙腳打濕,在白紙上壓一下後離開,紙上印出的部分代表受壓部分,若是幾乎整個腳底都顯現出來則為扁平足機率高;若是足弓過高則會有超過一半的足弓不會接觸到紙張。

腳踝關節活動度檢測|走路易拖行、膝蓋及腰容易痠痛嗎?
腳踝關節的足背屈角度會影響走、蹲等日常許多動作表現。長期久坐會讓肌肉及韌帶缺乏刺激,再加上走路、跑跳等過度使用,都會讓腳踝活動度受限、變得僵硬。
踝關節太僵硬,長期恐讓膝蓋和腰出現痠痛不適。張高華指出,若足背屈角度不夠,腳跟在走路過程中會提早離開地面,因代償而造成腳掌旋轉,改以外八方式來彌補不足的角度,且當腳踝活動度受限,走路時腳掌容易拖地、發出摩擦聲。
這樣做:找一面牆,腳掌離牆約 10 公分的距離採取單腳跪姿,雙手可扶牆或不扶,將膝蓋往牆面靠近,過程中檢測腳的腳跟務必緊貼地面。若膝蓋可以順利碰觸到牆面,表示腳踝活動度沒問題;若無法碰到牆面,代表腳踝活動度受限。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蕭智綸製圖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康健 雜誌
作者
《康健雜誌》創刊於1998年,隸屬天下雜誌群,健康生活類月刊。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且偏愛「飲食及運動健身」類型議題的族群,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健康的軟性訴求,亦包含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找到輕鬆的園地,可以分享交流,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