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5歲的自己的一封信:在工作中堅持的理性與原則,小心別變成自以為是

團隊事務重點多,不只唯一解

Hello, 35 歲的老查

常常在想,如果可以回到那時候跟自己聊聊,會想說些什麼呢?有什麼會是若自己早一點知道,會讓人生過得更自在、從容的?這也是我寫這封信的原因。

如果要說我對「你」的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脾氣很硬,常想跟人講道理吧。不管是在會議時和人爭得說話開始大聲,氣急敗壞。又或者是回 e-mail、訊息時,所有人都看得出字裡行間想爭論的意圖。還記得有一次隔壁部門的同事苦笑著來勸「通常跨部門會議都是不同部門因為立場吵起來,很少見到像你跟你主管這樣自己部門吵起來的。」

說到這幾乎可以看到你揚起眉頭的表情「本來就應該要有原則、講道理呀!這樣有錯嗎?」的確「有原則、講道理」是沒有錯,但我想要告訴你的是:「沒有錯」的事,未必就一定是「對的」。

「這是詭辯!」你也許會這麼說,那讓我來說一下我的道理吧。

 

首先,我想問你,在工作的情境裡,你的「堅持己見」希望達成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還是因為要讓事情獲得好的成果對嗎?所以你會希望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進行,而且相當的堅持,甚至不惜與同事發生爭執。

如果是只需要你自己決定、只靠你自己就可以完成的事,當然可以堅持,也必須藉由你的想法、你的堅持來成事,也許你越堅定,越能達到好的成果。但如果是需要眾人一起合作、整合不同資源的事,那麼你的意見,也不過只是眾多意見之一。我絕對相信你已經盡你可能的去設想最好的方法,但你並不會是全知的,而解決問題的觀點與方法也並不會只有一種。

 

就用旅行來舉例吧:由起點出發,有清楚的目的地,的確我們可以規劃出理想的行程:搭什麼交通工具最快、如何轉接最順,能用多快的速度抵達。但如果是團體旅行,要考慮的事就變得複雜:也許有人對搭飛機有恐懼症,也許有人在意預算,也許有人偏好某條路線的風景,這時候,你能說和我們持不同看法、有不同堅持的人就是「錯」的嗎?當然不能。

在這種時候,團隊必須要藉由討論,界定出重要而必須在意的方針,以及解決所有我們遇到的問題,去達成讓團員們都有愉快體驗的成果。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依照自己的考量堅持「可是這樣最快啊!」「可是這樣最省啊!」,就不一定能夠讓整件事獲得最好的結果。

反而,如果在規劃行程時,若有一個有經驗的旅遊達人,針對不同的前提,都能提出好的解決方案給成員們參考,甚至逐步幫成員釐清「到底我們該怎麼安排,最能夠符合團體的效益」時,這種靈活與彈性,在不堅持特定原則的情況下,反而讓事情獲得較好的結果。

 

當我們把重點放在「如何讓事情可以好好進行」而不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時,另一個收穫就是:你能夠從不同的觀點和經驗中學習。會從懷疑、否定他人想法的「這樣也行?」,轉而成為學到新方法時驚喜的「這樣也行!」。就像是本來一直習慣走固定的路,但有機會嘗試不同的走法時,也許就因而領略意料之外的風景。

另外,還要提醒你:千萬不要不自覺的把事情用「輸贏」的角度來看待與衡量,覺得自己讓步了、調整了,改變了,就等於「輸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開始陷入「意氣之爭」,爭論的程度越激烈,越覺得不能認輸讓步,因而陷入僵局。如果不能轉換這種思維的話,就無法順利讓事情好好進行。

 

以上都還先假設至少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別忘了,我們也有可能犯錯,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原來是錯的而一直堅持,那就更是災難一場了。比起「讓自己永遠不會犯錯」,若能懂得「聽別人的意見而修正」似乎是比較合理的期待。面對複雜的世事,我們應該要謙卑。

把「無論如何盡自己所能,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當成是之後堅持的原則吧。當我們設法成就事情之後,我們自然也因而被成就。成為一個讓人樂於一起合作,過程與結果都很愉快的好夥伴,比只是「很堅持己見」,其實有價值得多。

 

相信你可以做到「擇善不固執」的。


Charles Lee
Charles Lee

作者

李全興(老查)。數位轉型顧問、出租大叔、商業好書說書人,以及正在探索人生下半場可能性的中年級實習生。

2000 年起即投入數位產業,累積逾 20 年電子商務、社群、數位內容領域工作資歷,致力將數位經驗運用於協助企業數位轉型與內容經營、社群行銷。目前則在探索百歲人生時代,自身職涯的第二條成長曲線。

我是老查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oldchaoldschool/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