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一定要開刀嗎?物理治療師:改善拇指外翻的運動
「拇趾外翻矯正器該怎麼選擇?」
「還有什麼運動可以救救我的腳嗎?」
別擔心!馬上告訴你!
Yo 今天和大家討論的是保守治療對於拇趾外翻的成效。
拇趾外翻輔具、運動和徒手治療到底哪個好?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多的疾病上都常常被詢問,而我最常回答的通常是:各有各的好!
-
輔具:
針對人體被動組織(如關節囊、韌帶)的支撐及生物力學矯正的方向去做治療。
-
運動:
針對較弱的肌肉做到強化的作用,而這些較無力的肌肉往往會跟拇趾外翻形成惡性循環,互相惡化彼此的狀況,因此針對性的運動便是打破循環的重要關鍵。
-
徒手治療:
針對失衡的肌肉及關節做治療,可以達到增加肌肉耐受性及關節活動度的效果。
因此在想要最有效的治療的問題上,會建議可以三者並行達到最好的效果。
拇趾外翻輔具該怎麼選
市面上各式的輔具都有,客製化、活動性及長度都是考量的關鍵,而在 Kwan 等學者在 2021 年的系統性回顧中也針對三項做了比較:
-
客製化與否並不會影響成效:
基本上調整以及如何正確的佩戴才是關鍵,在正確的方式下兩者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反而使用大眾款的可以有四成的價差可以節省。
-
可動及不可動都有效:
兩者在角度矯正上,只要有配備分趾器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是可動的輔具相較之下可以保有關節該有的活動性,較不會導致有其他如關節囊攣縮的其他後遺症。
-
長度選擇全足長度:
輔具除了有矯正效果外,間節處及足底的減壓也是重點,因此全足的輔具較可以分散壓力以及達到足弓支撐的效果。
拇趾外翻該搭配什麼運動
-
大拇趾外展運動:
外展姆肌對於第一蹠骨就像是綁帶的功能,可以將第一蹠骨向第二蹠骨綁緊。(hlod著10 秒/次,10 次/組,8 組/天)
-
縮足運動:
訓練足部肌肉來提升足部的支撐力,減少拇趾受壓的程度。(10 下/組,4 組/天)
-
腳踝外翻運動:
藉由訓練腓骨長肌,使第一蹠骨的基部較為穩定。(12 下/組,4 組/天)
成效如何?
2018 年 Abdalbary 學者針對 56 位患有中度拇趾外翻的 45 歲女性,比較融合三種治療的成效,在三個月及一年後測量得到以下結果:
在角度方面:
-
拇趾外翻角度(Hallux Valgus angle, HVA):
三個月減少了約 9 度,一年後仍維持減少 7 度。
-
蹠骨間角度(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
三個月減少了 2.2 度,一年後仍維持減少 2 度。
在疼痛方面:
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最痛滿分 10 分的狀況下,三個月降低 3.4 分,一年後仍降低 3.2 分。
Yo 的小提醒
輔具的部分建議是每天至少配戴8小時以上才可以有顯著的效果,而運動的部分則是需要每週至少3次,維持3個月以上才能有效果,總歸來說,拇趾外翻是因為習慣慢慢造成的,所以相對之下,持之以恆的運動才可以與之抗衡,減少惡化的風險。
參考資料:
-
Kwan, Mei-Ying et al. “Hallux valgus orthosis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BMJ open vol. 11,8 e047273. 18 Aug. 2021, doi:10.1136/bmjopen-2020-047273
-
Abdalbary, Sahar Ahmed. “Foot Mobilization and Exercise Program Combined with Toe Separator Improves Outcomes in Women with Moderate Hallux Valgus at 1-Year Follow-up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 vol. 108,6 (2018): 478-486. doi:10.7547/17-026
想知道更多,歡迎到 𝗣𝗛𝗬𝗦𝗜_𝗬𝗢|物理治療師|𝗖𝗦𝗖𝗦 的 IG 看看喔!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Yo 物理治療師
作者
我是Yo,一名物理治療師,也是美國肌力體能協會認證的肌力體能訓練師 (NSCA-CSCS) 。我的理念是「實證醫學,幫你解決」,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健康專家,誤導民眾做出不適合的動作後受傷,而來尋求治療師的協助。因此我希望可以藉著簡單的圖文和文獻,帶著大家了解疾病及打破迷思,歡迎大家一起跟我進入物理治療的奇幻世界,趕快來了解怎麼樣才可以更健康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