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脖子痛?可以治療也可以預防
原來脖子痛可以預防的!
關於脖子痛,會根據時間、疼痛的模式、機制來分類。
以時間分類,可將脖子痛分為
-
急性期:疼痛時間長達 6 週。
-
亞急性期:症狀時間持續 6~12 週。
-
慢性期:症狀時間超過 12 週。
當疼痛超過六週並未減輕,就會發展成慢性疼痛,大約有一半的個案會在一年內完全復原,但約有 50% 的個案在五年內復發,或偶爾有不適的狀況發生。
而疼痛以及不適感拖的越久,個案預後的時間延後,且不適感及疼痛負擔增加。因此疼痛真的不要拖呀!
以疼痛的模式、機制來分類,脖子痛分成
-
明確成因的(specific):可確定的病理成因,像肌肉拉傷。
-
神經性(neuropathic):原因為週邊神經的壓迫或損傷。
-
沒明確成因的(non-specific):找不出受傷的組織或沒辦法確定受傷原因,像慢性下背痛。
-
創傷型(traumatic):像是車禍常見的揮鞭症候群。
什麼會造成脖子痛(Risk factors)?
先前的研究針對 18~29 歲的年輕人,統計出來了下列因子(舉較前排名):
-
BMI 大於 30 kg/m2
-
經濟狀況有高度壓力
-
婚姻狀況
-
電腦工作者,工作超過四小時未休息
-
電腦螢幕高度未受調整
-
鍵盤位置太靠近身體、或太高
-
不適合、奇怪的坐姿
-
維持工作姿勢太久
-
工作上動作變化少
-
肌肉張力(高敏感)
-
有過脖子痛
-
壓力
-
下背痛
而脖子痛是可以預防的唷~根據研究統計,相較於毫無運動以及預防(重視姿勢、人體工學)的人比,發現日常有在訓練、有氧運動、重視人體工學,能夠有效降低自我覺察脖子、肩膀、上背疼痛的風險!
治療端可以做什麼?
物理治療的部分,目前研究(moderate-quality evidence)來說,對於急性期的部分脊椎徒手治療、個案衛教;而亞急性、慢性期來說,穩定控制運動以及肌力訓練能夠有效的改善頸部功能,以及減輕疼痛。
因此很常落枕、肩頸疼痛的朋友們,或對自己的辦公環境有疑惑,需要調整的,都非常建議找醫師、專業人員以及物理治療師討論諮詢唷~
參考資料:
- Fandim JV, Nitzsche R, Michaleff ZA, Pena Costa LO, Saragiotto B. The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neck pain in adults. Pain Manag. 2021 Jan;11(1):75-87.
其他人也看了
肩頸僵硬?簡單5招有效舒緩!
隨著高工時工作、久坐辦公及智慧手機普及,肩頸不適的盛行率顯著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約60%以上的上班族,肩頸痠痛。以下將詳細介紹 5招最簡單的舒緩方法:頸部側傾伸展、肩胛骨後縮、熱敷放鬆、指壓按摩、深呼吸調節 ......
肩頸僵硬原因 Top 5!
肩頸僵硬現在極為普遍,尤其久坐、低頭用手機,及長期高壓。根據美國脊骨神經協會,肩頸問題與不良姿勢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能變為慢性疼痛、脊椎疾病、頭痛、疲勞等,以下將詳細探討肩頸僵硬的五大原因 ......
腳跟又腫又凸?物理治療師:認識哈格倫氏症候群
有些人的腳跟上方較突起,多了一個凸凸的骨刺(有些人天生就有,也有人後來才長),就是哈格倫氏變形,英文常叫 pump bump,刺激到阿基里斯腱周邊的滑液囊,導致滑液囊發炎......
登入中
物理治療師 王文妤
作者
王文妤 Amber Wang 物理治療師|分享專業知識擅長物理治療、運動傷害、專業分享、動作控制、長者物理治療、淋巴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