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該如何處理?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PFPS) 是一個常見造成膝蓋疼痛的問題。在蹲下、跳躍、上下樓梯時最容易誘發膝蓋周邊的疼痛,其中又以女性比例較男性高。
雖然 PFPS 的問題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但也有些研究發現,部份的人飽受 PFPS 的問題長達數年,不僅影響工作,也深深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針對 PFPS 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證據整理出以下幾種介入的建議:
-
運動治療能夠減少短、中、長期的疼痛問題,與改善中、長期的生活功能。
-
相較於只做膝關節的運動,我們更應該優先選擇結合髖與膝關節的運動,更能在短、中、長期有效的減少疼痛並改善生活功能。
-
建議能在短期與中期時結合其他的介入方式來緩解膝蓋的疼痛。像是運動治療 + 足部矯具、運動治療 + 髕骨貼紮、運動治療 + 徒手治療。
-
足部矯具可用於短期緩減疼痛用。
-
不建議將膝關節與腰椎的關節鬆動術做為唯一的介入方式。
-
不建議使用電療儀器。
根據這六點建議,我們可以發現針對 PFPS 的問題,運動治療仍是最重要的介入方式。
運動治療緩解疼痛並促進生活功能的效果不僅顯著,也能達到長期的改善。眾多研究發現,有 PFPS 問題的人,他們的髖、膝關節的肌肉力量都有顯著的下降。因此比起只做膝關節(股四頭)的阻力訓練,結合髖關節(臀肌)與膝關節的運動計畫能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也是現今證據等級最高的介入方式。
像橋式、單腳 RDL、弓步蹲等需要同時使用到髖關節與膝關節肌群的動作都很適合作為 PFPS 運動介入。只是訓練過程中仍要教導個案如何控制動作與發力,訓練強度也要根據個案狀況做調整,才能有效改善個案的問題。
除了運動治療之外,我們也可以根據臨床的評估提供其他附加的治療方式,像是針灸、軟組織放鬆、關節鬆動、血流限制、步態訓練等等,來輔助運動治療的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目前的證據仍將這些治療方式視為「附加」的介入,並不建議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實證醫學固然重要,但我們在面對病人、客戶時,仍須將這些實證資料結合臨床評估、個人經驗與個案目標,提供客製化的治療或訓練菜單,千萬不要認為這些指引可以完美的適用所有人喔!
參考資料:
原文出處:
其他人也看了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登入中
物理治療師 Hunter
作者
Hunter ,一位熱愛運動健身的物理治療師,希望能藉由寫文章、拍影片來分享一些有關於「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常見運動傷害」、「傷後訓練」和其他醫療保健知識,目前也擔任英國 CMS 動作控制培訓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