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脂不挨餓!減脂飲食期間的 8 個飢餓控制方法(上)

同熱量大體積食物 更飽足

人可能會因為許多原因吃東西,像是樂趣、無聊、壓力、習慣,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飢餓」。飢餓的感受是身體用以維持生命的關鍵訊號,當一個人忙到忘記時間、忘記吃飯時,身體仍然會出現飢餓的感受,避免自身餓死,不過當進行減脂的時候,飢餓的感受卻成為了一種惱人的感覺,是常見造成減脂失敗或太過困難的原因之一。

許多每日熱量消耗量非常低的族群 (如:辦公室久坐上班族、長距離通勤等等),因為消耗的熱量少,所以不需要吃那麼多食物,但身體在處於低熱量狀態的時候,整體飢餓感(身體需要熱量的信號)和食慾(為得到快樂而吃的慾望)都會增加,反而可能需要面臨更多的飢餓問題。

另外一個持續飢餓的來源是「壓力」。壓力會造成皮質醇等荷爾蒙的分泌,高濃度的皮質醇會提升脂肪和肌肉的分解代謝反應,同時增加食慾,長期高濃度的皮質醇會對身體組成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干擾恢復和適應過程、讓運動和健身的表現較差等。

此篇就要介紹給大家,飢餓管理的 8 個小撇步。

 

一、選擇體積大的食物

神經系統是如何判斷飽足感的呢?通常判斷依據的信號來源包含卡路里數量,以及胃部組織延伸的程度。不同的食物種類,它的體積和熱量密度各有不同,通常體積越小、熱量密度越高的食物,能夠帶來的飽足感就越少,容易讓我們攝取了一堆熱量卻沒有飽足,對於減重速率帶來負面影響,相反的,攝取熱量密度較低且佔據較多胃部空間的食物,可以利用胃部組織延伸的信號,在感到飽足的同時減去更多體重。

 

二、利用「食物可口獎勵假設」現象

食物如果好吃,就會想吃更多;食物如果索然無味,我們就比較不會想吃。這個單純易懂的現象,稱之為「食物可口獎勵假設(Food Palatability Reward Hypothesis,簡稱 FPRH)」,聽起來很直觀,但其實在飲食計畫中佔有重要的角色。

好吃的食物,熱量密度通常較高,也就是說如果不吃超過每日熱量上限的話,這類型的食物常常無法讓人感到飽足,結果造成身體想要吃更多這類型的食物,強烈的渴望會讓我們更難堅持飲食計畫。這些食物屬於「高適口性」與「低飽足感」,若是以碳水化合物食物舉例,洋芋片、餅乾、蛋糕、薯條就屬於高適口性、高熱量密度、小體積的食物;蔬菜、全穀物麵包等則有較大的體積、較低的熱量密度,飽足感又比較高,相對容易符合飲食計畫與減脂目標。

 

三、增加蛋白質攝取

研究類示,所有巨量營餐素中,蛋白質最能帶來飽足感。蛋白質這種抗飢餓的特質,某種程度上與視覺效果和口感有關,即使是液體狀的蛋白質飲料,其實也有很好的抗飢餓效果。不過,如果要在限制之內增加蛋白質攝取,勢必須犧牲一些其他巨量營餐素。

當一名活動力高的人,如果要在熱量限制的飲食當中,刻意提升蛋白質的攝取,那麼就必須要減少碳水化合物,雖然這樣做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降低訓練能量並干擾恢復能力,不過,如果透過這個方法可以戰勝飢餓感,就更有可能達到成功減脂的目標。

要如何做取捨呢?一般來說為了飽足感、能量維持以及恢復,要先減少「脂肪」的攝取,下一步才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飽足感,通常不如蛋白質,但還是高於脂肪。

 

四、改變營養時機

每個人在一天當中的飢餓程度會有很大的變化,如果發現自己的飢餓傾向很明顯,可以根據身體的感受建構自己的營養時機,很多人早上不太飢鋨,但經歷一整天的壓力回家以後卻飢餓無比,這些人更可能在晚上的飲食中作弊。建議早上吃較小份且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並拉長飲食間隔時間;傍晚以後則吃較大份且含有各種巨量營養素的食物,並縮短飲食間隔時間,這樣可以讓自己對飲食控制的順從度變得更容易一些。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𝐇𝐢𝐁𝐨𝐝𝐲 嗨健康 | 物理治療 𝐱 運動 |看看唷!
也可到 HiBODY 嗨健康 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 看更多健康專欄文唷!


HiBody 嗨健康 物理治療師
HiBody 嗨健康 物理治療師

作者

HiBODY嗨健康的品牌創辦人,以插畫為主軸的圖文創作,分享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想要遠離腰痠背痛、運動傷害與姿勢不良,歡迎追蹤她的Instagram帳號:@hibody_health


其他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