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要 15 分鐘!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以明顯改善睡眠品質
失眠的問題大約困擾了 15% 的人,症狀包含難以入睡、睡眠時數過短或是長期睡不飽的感覺,且持續了三個月以上,失眠所造成的影響層面很廣,日常活動可能因專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衰退而表現不如預期,同時產生負面且疲乏的情緒,大幅降低了失眠患者的生活品質。
大家通常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求助於藥物的治療,但安眠藥物會產生藥物副作用、身體耐受度提高、依賴反應、戒斷效應以及較高的花費,因此越來越多的文獻在討論關於「非藥物治療」。
研究發現到「有氧運動」可以明顯改善睡眠品質(主觀認為自己睡眠的好壞)、睡眠效率(實際入睡與就寢躺在床上之時間的效率值)、睡眠時長(平均每晚的實際睡眠時數)以及減少睡眠潛伏期(躺在床上後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真正入睡)與入睡後醒來時數。除了改善失眠狀況,有氧運動還能減少憂鬱症狀以及白天嗜睡的情況,而所謂的有氧運動常見包含:快走、慢跑、固定式腳踏車、有氧舞蹈、拳擊等運動。
初期沒有運動習慣者,可以先以一周每天 10-15 分鐘,心跳達 55% 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第二周增加到 15-20 分鐘,運動強度提升到心跳達 60% 最大心率,第三周則是 20-25 分鐘,心跳達 65% 最大心率,第四周以後則是希望能夠維持 25-40 分鐘,運動的強度要使心跳達 70 至 75% 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怎麼算
過去最簡易計算最大心率的方法,是「220-年齡」,不過這樣的算法較為粗略,誤差較大,因此近來有其他學者提出更準確、少誤差的簡單公式供大家估算,其中 Dr. Tanaka 在 2001 年的研究中提出「208-(0.7 *年齡)」這公式會較為準確,特別適合中老年者使用,但是仍然存在誤差,僅能作為估算值。
例:阿忠今年 50 歲,他的最大心率估算值用第一種算法
-
算法一:220-年齡=220-50=170
-
算法二:208-(0.7 *年齡)=208-(0.7*50)=173
除此之外,一周三次的全身「阻力運動」也被國外的研究發現,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潛伏期、入睡後醒來時數,也增加了睡眠效率和睡眠時長!建議的阻力訓練肌群包含:上半身(二頭肌、三頭肌、背肌、胸肌)、下半身(屈肌、伸肌、外展肌、內收肌)、腹肌運動和背肌運動。每一個動作建議重複 12 下,大約是 50-60% 1RM(one-repetition maximum 一次反覆最大重量),每一下之間休息 30 秒,共做 3 組,組間休息時間為 1 分鐘。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若有任何嚴重不適,建議可至家醫科、身心科等進行評估與檢查,以便安排後續治療。
參考資料:
- Reid KJ, Baron KG, Lu B, Naylor E, Wolfe L, Zee PC. Aerobic exercise improves self-reported 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with insomnia. Sleep Med. 2010 Oct;11(9):934-40
- Tanaka H, Monahan KD, Seals DR. Age-predicted maximal heart rate revisited. J Am Coll Cardiol. 2001 Jan, 37 (1) 153–156
- D'Aurea CVR, Poyares D, Passos GS, Santana MG, Youngstedt SD, Souza AA, Bicudo J, Tufik S, de Mello MT. Effects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and stretching on chronic insomnia. Braz J Psychiatry. 2019 Jan-Feb;41(1):51-57
想看更多圖文,可以到 𝐇𝐢𝐁𝐨𝐝𝐲 嗨健康 | 物理治療 𝐱 運動 |看看唷!
也可到 HiBODY 嗨健康 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 看更多健康專欄文唷!
其他人也看了
明明健康卻覺得有問題?小心中了反安慰劑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反安慰劑效果是指出一些信念或預期等心理效果,可能會導致疾病產生,白話說就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看了關於身體健康痠痛的資訊,便覺得自己得病了......
媽媽手不是女性的專利,爸爸也有可能媽媽手!
媽媽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拇指過度使用,造成周邊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造成發炎,容易出現疼痛及大拇指的無力......
不良生活習慣,造成舊傷反覆發炎好不了的三大因子
高血糖、高尿酸、甲狀腺機能異常外,高血脂、身心問題、睡眠以及壓力調節,都是影響肌肉骨骼疼痛的重要因素,調整生活面向,做好健康管理,才能讓防止身體舊傷反覆發炎......
登入中
HiBody 嗨健康 物理治療師
作者
HiBODY嗨健康的品牌創辦人,以插畫為主軸的圖文創作,分享最貼近你生活的圖解健康學!想要遠離腰痠背痛、運動傷害與姿勢不良,歡迎追蹤她的Instagram帳號:@hibody_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