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三大主因!肌肉韌帶拉傷最常見(上)
下背痛的成因有很多種,從骨骼退化到肌肉拉傷都有,簡單的區分如下。
-
肌肉韌帶拉傷:
這是最常見造成疼痛的原因。但其實來看診的病人大部分不是因為運動而受傷,反倒是因為長時間不動,造成肌肉過於緊繃僵硬而容易受傷。
-
腰椎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會壓迫到脊椎神經,當神經被壓到時會造成背痛、酸麻甚至肌肉無力的現象。此類型誘發的因素有很多種,像是因為退化骨刺生成而壓迫到神經、壓力性骨折、關節老化或韌帶鬆弛造成腰椎滑脫而壓迫到神經,或是因為椎間盤突出、韌帶或其他軟組織增生而壓到神經。
-
椎間盤突出或破裂:
椎間盤是脊椎一節一節之間的緩衝墊,在過度的壓力以及不當的施力下,會造成椎間盤突出甚至破裂。突出的椎間盤或是從破裂椎間盤中流出的內容物,都可能壓迫到周圍神經。而破裂的椎間盤在急性期也會造成週邊組織發炎,進而產生背痛及下肢酸麻的症狀。
本篇文章是針對第一種類型的下背痛來討論,原因是絕大部分的病人都屬於第一種。第二、三種病人或有以下症狀者,會建議到醫院去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後,再決定相應的治療方式:
-
從屁股延伸到單邊或雙邊下肢的酸麻、刺痛感。容易在抬腿或是久坐久站後出現。
-
單側或雙側的肌肉力量有明顯下降或萎縮,或是出現步態不穩的情形。
-
因為嚴重受傷(車禍或高處墜落)造成下背疼痛,無法做伸展或移動。
-
大小便失去感覺甚至失禁(如果到這個程度還可以在這裡看文章不去看醫生,也算我服了你!)。
肌肉韌帶的拉傷所代表的不只是單一背肌肌肉的受傷,還可能表示:
-
本身沒有運動習慣,下背過度僵硬、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撐日常活動。
-
姿勢不良、運動健身技巧跟方式不對,造成肌肉過度緊繃。
治療方式除了針對受傷肌群去做消炎、休息、物理復健外,去伸展過度緊繃的肌群以及強化下背肌群,避免再度受傷也是治療的重點。但更重要的,去學習如何使用髖關節來做彎腰的動作,而不是用下背去做彎曲的動作。
針對下背痛,建議的處理方式如下。
-
急性期:
對於剛發生的下背痛,處理方式跟一般運動傷害原則一樣:休息、冰敷、護腰保護,以及使用消炎鎮痛藥物來降低發炎和疼痛。在急性期過後可以將冰敷改成熱敷來促進循環,加速復原。護腰也建議在急性期使用就好,長期依賴護腰,反而可能導致肌肉萎縮。
-
慢性期:
在數天甚至一週以上的復原後,可以開始做伸展運動來增加活動度,進一步再加強至肌力訓練,最後到負重訓練。這個恢復期因人而異,但是絕對不可以躁進。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時,應該要停止當下的訓練、減輕重量或是改變訓練方式。
其他人也看了
趕快檢視改進,造成身體這裡痠那裡痛的三個居家爛姿勢(上)
人們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將肌肉變緊、把關節變歪,過程中如果壓到神經,還可能讓其他區域的肌肉也跟著變緊,再回過頭來增加神經壓迫、關節歪斜的風險......
多動多健康!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各年齡活動量(下)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一週中每天應至少進行 60 分鐘中等強度到高強度身體活動,主要是有氧的身體活動,每週應至少 3 天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以及加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蚯蚓爬上腿?認識俗稱靜脈曲張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感覺到沈重、酸痛疲勞、甚至疼痛之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像是舉步困難、平衡變差、腳踝活動度變小、肌肉無力等......
登入中
健骨知新 骨科醫師運動筆記
作者
骨科主治醫師:韌帶重建、肌腱修補。運動醫學專科:動作評估、訓練治療。證照:NASM CES 矯正運動專家、NSCA CSCS 肌力體能專家、NSCA CSPS 特殊族群訓練、SFMA、KPM、CAK。致力於將訓練與醫療結合的 GEEK。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uscularYenn 個人部落格:http://muscularyen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