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痛都是足底筋膜炎嗎?圖解腳底板痛的可能病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做為行動力的基礎,邁開腳步的同時,壓力也跟著來。足底承受人體約 1.5 倍的重量,足底筋膜炎成了足底痛中的 NO.1。然而腳底的疼痛都來自於足底筋膜炎嗎?其實不一定喔!腳底痛的原因很多,除了骨骼、結構、軟組織、神經等問題,也有感染、代謝的可能,甚至是中風的警訊。那麼究竟該如何判斷呢?圖解腳底板痛讓各位有跡可尋。
腳底痛位置
-
腳底前端痛:
前足肌腱炎(蹠骨痛)、拇指外翻、拇指外側滑囊炎、種子骨炎、莫頓神經瘤。
-
腳底中間痛:
足底筋膜炎、足底纖維瘤。
-
腳底內側痛:
副舟狀骨、脛後肌腱炎。
-
腳底外側痛:
骰子骨痛(腓腸肌、腓短肌)。
-
腳底腳跟痛:
足底筋膜炎。
-
其他腳底痛:
痛風、蜂窩性組織炎、下肢動脈栓塞。

醫師提醒!腳底板痛圖表,可有效幫助初步判斷,自我檢查,找到對的科別,但實際確切的診斷還是要交由專業的醫師判斷,才不會自己嚇自己,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喔!
腳底痛痛風
與足底筋膜炎症狀表現類似的尚有痛風、蜂窩性組織炎、骨折,這些都可能會引發足底與足跟周圍疼痛與腫脹、無法承重、不良於行。痛風特別偏好於大拇指與腳踝紅、腫、熱、痛,可能會是突如其來的腫痛,會影響全身多處關節,不限於足底,而足底筋膜炎只會影響足部。另一個可能性為蜂窩性組織炎與骨折,可透過血液檢查、影像檢查如 X 光來分辨。
腳底痛腳中風
另外還有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栓塞需要特別留意,一樣會有行走踩地疼痛、無法久走的症狀,但若是長時間復健,症狀都沒有改善好轉,反而疼痛加劇,同時併發單腿或雙腿無力,下肢冰冷、發白、倍感痠痛及抽痛就要特別小心,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其他人也看了
多動多健康!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各年齡活動量(上)
對於維持健康的人,每週應該有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需要減重並維持的人,則需要 250~300 分鐘的有氧身體活動......
抬頭挺胸很重要!物理治療師教你:該如何正確抬頭挺胸
身體大部分疼痛和姿勢息息相關,將近 80% 的肩頸痠痛和姿勢習慣有關,不好的站姿或坐姿,影響身體結構或是肌肉特性,輕微者肌肉緊繃,嚴重者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
物理治療師教你五個運動,緩解跑者膝(下)
若不幸有了跑者膝,可藉由放鬆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的方法鍛鍊臀大肌和臀中肌,最後用功能性訓練讓身體適應這樣的發力方法,把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動力鏈上鏈......
登入中
維力骨科 維力
作者
我們是在板橋在地深耕的骨科診所,創立疼痛維基百科與維力復健小教室,與患者分享醫學知識與復健運動影片,促使醫護與患者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結合病人的偏好跟價值,提供病人所有可考量的選擇,達成知識、溝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