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熱量的生酮飲食--小心低熱量生酮飲食的副作用!
肥胖已經被稱為是許多慢性病的母親,像是高血壓,高血脂,第 2 型糖尿病(T2DM),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膽囊結石,關節炎,多囊性卵巢,都被證實與肥胖相關。
坊間最近興起一個減肥方法,低熱量的生酮飲食(VLCKD)。上一篇〈低熱量的生酮飲食--什麼是低熱量的生酮飲食?〉介紹了低熱量的生酮飲食,這一篇要來告訴大家,低熱量生酮飲食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呢?
低熱量生酮飲食 14 項副作用
-
脫水:主要表現為口乾、頭痛、頭暈、低血壓和視力障礙,每天至少需要 2L 的水份攝取,頭痛太嚴重時需給予止痛藥。
-
電解質異常:低鈉血症和低鎂血症,症狀肌肉痙攣,睡眠困難和煩躁不安。可給予補充食鹽與鎂。
-
短暫性低血糖:這是胰島素敏感性改善及低醣飲食的狀況,太嚴重可給予碳水化合物的飲料回補血糖,例如柳橙汁。
-
暫時性嗜睡:因為大腦平常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現在在轉為酮體過渡期,會慢慢改善。如果持續太久,要懷疑是脫水,過度酮症和營養缺乏,嚴重則給予碳水化合物的飲料,例如柳橙汁。
-
口臭:因為酮體生成,會造成口臭(丙酮),可給予無糖口香糖咀嚼改善。
-
胃腸道疾病:包括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這時候腸胃道因食物轉換為生酮比例產生一些抵抗與適應,腹瀉是這些症狀中最常見的症狀,可短暫使用止瀉藥改善。
-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少見但最嚴重的併發症,因為會致命,是因為生酮高油脂攝入所引起。如果同時使用抗癲癇藥,會更容易發生。
-
高尿酸血症:幾乎一定會發生,完成療程後會改善。但有痛風病史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加重病情。
-
低蛋白血症:因為低醣引起大量糖質新生,消耗蛋白來維持血糖所造成。可增加蛋白質攝取改善。
-
骨折/骨密度流失:有文獻認為,因酸產量高,會與鈣過多流失有關。而鈣尿症與酸排泄是有直接相關,並且不能通過增加腸內鈣的吸收來補償。建議要補充足夠的鈣和維生素 D。
-
LDL 增加:VLCKD 會降 TG 但會使 LDL 上升,療程結束後會慢慢回復正常,如果沒有,要給予降膽固醇藥物及飲食方針。
-
尿結石:年齡低,有腎結石家族史及尿中 Ca / Cr 比例 > 0.2,較容易發生。每日建議攝入至少 2L 水份,並使用口服檸檬酸鉀鹼化尿液。
-
膽結石:脂肪含量低或體重迅速減輕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每天攝入 7-10 克脂肪可以有效維持膽囊排空。
-
脫髮:負氮平衡的影響,療程結束後便會改善。
吉米看法
肥胖族群常有偏愛單糖/精緻糖食物,而不是複雜/原型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原型食物永遠都是減脂首先的選擇。
Active stage 階段,很明顯靠低脂肉類是很難達到站每日總熱量 60%,需依賴乳清,不需要買特別款,一般款乳清即可。
結論
不推薦使用這個方法,因為其副作用非常多,除非自己是醫生或營養師或有前二者監督你的每日狀況。
但如果因為急迫需求,需要快速減重,可以跑 Active stage 活化期 8 週,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但缺點就是因為不學習正常飲食減重,仍然會有大機會復胖風險。
參考文獻:
- PMID: 31665015
想看更多,可以到臉書粉專: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去看看唷!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Jimmy 運動營養博士
作者
運動營養教練 Jimmy。Nutrition Ph. D. 營養博士、ACE-CPT 國際私人健身教練、CKC 國際臨床壺鈴教練、CTSSN 運動營養專業認證。歡迎追蹤他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7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