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是因為肌肉太緊繃?物理治療師:其實可能無關!
膝蓋會痛,因為「肌肉太緊」。
很容易反覆受傷,因為「肌肉太緊」。
蹲的不好、表現不好,因為「肌肉太緊」。
在特定肌肉的「張力異常」時,是會犧牲掉動作品質,進而造成後續的運動傷害。不過真的有這麼多人是這樣嗎?或只是因為不用做太複雜的檢測,可以很簡單、快速地就叫病患或學生「多伸展」就好?而問題沒解決時,又常說是因為「你伸展不夠」。
「肌肉太緊」時常被污名化,若反過來問「肌肉緊不好嗎?」,或怎麼衡量「肌肉到底緊不緊」,其實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一、受傷機率與柔軟度可能沒有相關
現今很多實驗已經發現「柔軟度(flexibility)」與「受傷機率(Risk of injury)」可能沒有顯著的關聯性,當然在個體差異下,部分人一定有因為肌肉長度過短,而影響動作模式、品質,而造成受傷,但可能這是少數。研究中發現與受傷機率更具關聯性的包括:「基礎肌力(strength)、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動作技巧(technique)、疲勞(fatigue)」等。因此若常反覆受傷,除了伸展、滾筒放鬆,也可以考慮增加一些動作訓練。
二、找到自己適合的「張力」就是好的
從教科書學到的「正常」關節角度、柔軟度,例如肩屈曲(shoulder flexion)要 170 度,即手要能貼到耳朵附近。這個正常應該說是「健康人的平均」,也就是 1000 個人,900 個人可能是肩屈曲 170 度。但每個人有個體差異,也有 100 個人是大於或小於這個角度,但是是健康的。或者說,頂尖舉重選手不見得彎腰可以雙手貼地(身體後側肌群的柔軟度),但若是舞蹈專長的人可能是必備的能力。所以「哪些肌肉要放鬆」可能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覺得可以透過「試誤法(trial and error),即是先規律地滾筒放鬆或伸展一陣子,若對運動表現、受傷有改善就持續做,但若反而越來越差或沒影響,則不一定要進行。
三、肌肉緊僅是結果,解決原因是根本
肌肉會變得「緊繃、張力過高」,常常是用來補足身體穩定性的缺失。例如腰椎的核心肌群能力不足,容易在運動時腰椎是不穩定,為了腰椎過度的位移、或維持好的跑姿、硬舉的動作,腰附近的肌肉只好「保護性地、代償地」變緊繃,來讓自己是穩定的。因此,若沒有增加腰椎的穩定性,腰部緊繃的現象可能不會是伸展或滾筒就能解決的。
四、避免看到黑影就開槍
「因為只知道肌肉緊繃、或只看到肌肉緊繃,所以覺得是肌肉緊繃」因為柔軟度是比較容易被評估的,例如坐姿體前彎、直抬腳測試等,就可以評估角度有沒有達到「標準」,因此很容易看到「柔軟度未達標準」,但還有其他能力的缺失或不足可能沒看到的,例如動作控制、協調性、肌力、爆發力、動作技巧等。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作者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碩士。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NSCA-CSCS)。世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物理治療師。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所有人。他的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