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帶你深入瞭解「脊椎側彎」的原因與治療方法(下)
〈物理治療師帶你深入瞭解「脊椎側彎」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上)〉帶大家了解了什麼算是脊椎側彎、為什麼會脊椎側彎,以及脊椎側彎的類型。今天要繼續帶大家看看,如果被診斷有脊椎側彎,該怎麼辦呢?
被診斷有脊椎側彎,該怎麼辦?
先別緊張,如果身體沒有不舒服症狀,也許你的側彎是屬於平衡的狀態,但以預防的概念而言,還是建議了解自己的身體,降低日後惡化的可能性。
如果有症狀,也不一定是側彎的問題造成的,建議諮詢醫師、物理治療師,做整體評估與判斷,幫您設計合適的調整方案。
為什麼要治療側彎呢?
-
脊椎活動功能受限。
-
肺活量降低,影響日常活動或運動表現。
-
疼痛問題。
-
外觀儀態考量。
-
預防角度惡化。
如何治療?
一個完整的治療方案,必須包含被動調整與主動訓練,以及身體各系統間的調和,才會是長遠之計。
-
骨骼與關節軟組織調整:
透過徒手治療,解開緊繃的肌肉或受限的關節。
-
深淺筋膜平衡:
藉由輕柔的筋膜平衡手法,調整身體整體張力。
-
神經肌肉控制:
學習動作控制訓練,重塑大腦神經連結,改變身體習慣的使用方式。
-
疼痛控制與提升生活品質:
身心的療癒也是很重要的,利用減壓技巧提升睡眠,呼吸與生活品質。
調整側彎是一輩子的事,就像運動一樣,是生活的一部份。希望側彎朋友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自在的生活方案,正視側彎,找回身體自主權。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Claire C. 運動物理治療
作者
現任:台北康睿物理治療所院長、中華健體技術教育推廣學會監事、自行車專項運動物理治療師、FixSit® 智慧調整坐墊特約講師。
學經歷: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士、加拿大 STOTT PLATES® 一級墊上與全器械認證皮拉提斯訓師、英國 Kinetic Control 動作控制治療師、美國 The Upledger Institute 頭顱薦椎平衡(CST) 與身體情緒釋放(SER) 認證治療師、德國 Schroth Method 脊椎側彎矯正治療師、動態神經穩定術 (DNS) 認證訓練師。
專長:徒手治療與筋膜平衡、身體動作控制訓練 & 運動傷害預防、脊椎側彎整合訓練、運動及骨科物理治療、疼痛控制與減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