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腰痛?物理治療師教你認識:伸直不耐與屈曲不耐
什麼是伸直不耐/屈曲不耐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腰部僵硬、疼痛,連彎腰起床都變得困難。或者,在辦公室久坐了一天後,試圖站立時,卻突然發現腰部無法活動,也無法順利的從椅子上起身。其實,這些與腰部有關的問題,大致上可以用動作簡單的分成兩種類型,稱之為「伸直不耐」和「屈曲不耐」。
若是挺起來才腰痛,那代表你是屬於「伸直不耐」,如果是在彎曲時感到腰痛,那代表你是「屈曲不耐」。
接下來會解釋這兩種狀況的具體症狀,以及該進行哪些運動和姿勢矯正,來改善腰痛的問題。尤其如果你的生活是無法避免久坐,這些資訊將會非常有幫助,別錯過喔!
坐著也會腰痛?
人體的腰椎只有五節,就像疊羅漢一樣,結構相當的不穩定。所謂的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身體施加什麼方向的力量,腰椎就會產生相對應的變化。理想的情況是對健康的腰椎,施加任何方向的力量,都不應該引起疼痛。但如果在特定角度施壓的時候會痛,就可能是有不耐症的狀況。譬如,往前彎會痛,這種情況就是「屈曲不耐」;往後仰會痛,就是「伸直不耐」。
一般來說,不耐症的發生與每天重複最多次的動作有關,現在大多數的人最常做的動作就是坐著。搞不好,有些人坐著的時間都比睡覺的時間還長。
所以腰椎的不耐症,大部分都與坐姿有著密切的關係。比方說,如果習慣駝背坐著,讓重心一直向前,這種姿勢會使腰後側的肌肉被拉長,同時,因為重量一直壓在前半部,容易讓椎間盤裡的液體往後突出,壓迫到纖維環或神經。這種情況下就會在往前彎時腰痛,這就是「屈曲不耐」。
同樣的,即使坐的很挺,也可能會引發「伸直不耐」。因為這個姿勢,會使得背部的豎脊肌緊繃,而前側的腹部肌群會因為被拉長而無力,這樣的情況會增加讓腰椎旁邊的小面關節的壓力,而引起腰痛。
因此可以了解,即使都是腰痛,但彎曲不耐和伸直不耐是兩個方向相反的成因。不論是哪一種,只要長期固定在某個「特定姿勢」,都可能引發問題。
而且腰痛只是症狀的開始,如果任何這些疼痛持續下去,最終可能會造成結構上永久性的傷害,例如,屈曲不耐可能會讓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椎體骨折;伸直不耐可能造成脊椎滑脫或小面關節發炎。
想要直接看訓練影片,可以到 啾C的物理治療頻道 喔!
其他人也看了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上)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狀最有名是疼痛弧,只有在60-120度才比較疼痛,在接近頭部的角度好像又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隨夾擠所造成的肌腱炎越來越嚴重甚至斷裂,就有可能會造成全部角度都會疼痛......
腰痛膝蓋痛,有可能是髖關節失能導致
常見到髖關節在被動評估角度的時候,明顯受限卡卡,無法流暢轉動,髖關節損傷原因可能來自:周邊構造彈性減弱、不對稱長短腳與髖關節肌肉不平衡......
登入中
物理治療師 啾c
作者
啾c物理治療師,她擅長用淺顯易懂的讓你認識自己的身體,清晰的動作指令,讓觀眾能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看運動。透過擺位,誘發,訓練,幫你改善不良體態造成的痠痛。歡迎訂閱她的 YouTube:https://youtube.com/c/啾c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