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腰痠?腰痛?圖解下背痛位置與常見原因(下)
全球 77 億人口中有 9-12% 的人,也就是說,有近 10 億的人正在為下背痛所苦。〈總是腰痠?腰痛?圖解下背痛位置與常見原因(上)〉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下背痛,以及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初步了解了下背痛,接下來要告訴大家,下背痛的治療,以及舒緩與運動。
下背痛的治療
由於下背痛的病因極為複雜,通常不可能看一次就找到病因,需透過患者與醫師間相互信賴與配合,不斷的修正與排除,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才能根除。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急性與慢性處置。
-
保守治療
-
休息:急性肌肉拉傷者。
-
護具:可透過束腹帶、護腰、背架等限制腰椎動作,適用於急性期,待疼痛緩解後須改善姿勢與強化肌群訓練。
-
藥物治療:包括止痛、消炎、肌肉鬆弛劑與類固醇來緩解急性期的疼痛。
-
復健治療:透過冷、熱敷、物理治療、牽引治療、徒手治療等改善疼痛。
-
-
進階治療
-
震波治療、運動治療:減輕疼痛與肌肉痙攣,並積極改善背部與腹部肌群,強化核心、穩定脊椎、增加柔軟度、戒除不良姿勢(皮拉提斯運動)。
-
再生治療:針對退化的小面關節、椎間韌帶、薦髂關節等,以超音波導引葡萄糖、PRP 注射,修復部分受損的組織。
-
神經阻斷治療:硬膜外注射與腰椎熱凝治療。
-
-
手術治療:
當出現嚴重的神經壓迫症狀時,如大小便失禁,需進行手術治療。
治療方針 |
處置 |
適用與目的 |
保守治療 |
休息 護具 藥物 復健 徒手 |
急性期 時間約 1 週 改善疼痛與發炎 |
進階治療 |
震波 運動、改善姿勢 再生治療 神經阻斷 |
慢性期 時間約4週 改善背部與腹部肌群 強化核心穩定脊椎 增加柔軟度 |
手術治療 |
微創內視鏡手術 椎板切除 鋼釘固定 |
非手術治療超過 3 個月症狀未改善 合併神經壓迫症狀 |
下背痛舒緩
-
臀肌伸展(4 字型):
躺姿,雙膝彎曲,將右側小腿放置於左膝上方,雙手環繞左大腿後方,將左腿向身體方向拉伸,直至左側臀肌感覺緊繃,維持停留 10 秒後放鬆回到起始動作,可連續做 10 下後,換邊執行。
-
腹肌伸展(海豹式):
趴姿,用雙手的力量,將身體上撐,維持動作 30 秒,一天可做 3 回。
-
豎脊肌伸展(貓牛式):
跪姿,肩膀在手腕正上方,手臂與地面垂直,膝與肩同寬,吸氣時,腹部緊收,一節一節依序延展脊柱,背部呈現下凹;吐氣時,背脊向上,如貓拱背一般,可反覆 5-10 次。

下背痛的運動
-
跪姿平衡:
四足跪姿,背部打平,將左腳抬高至與身體水平後,將右手抬起取得跪姿平衡,維持 15 秒後回到起始動作,換邊執行,反覆算 1 次可做 5 次。
-
棒式:
雙肘撐地,手肘在肩膀正下方,收小腹抬高髖部並收緊臀肌,保持身體呈一直線,維持 30 秒後休息 30 秒,過程中不可抬高屁股,腰部也不可以下陷,可反覆 5 次。
-
捲腹:
躺姿,雙膝彎曲踩地,雙手撐在頭部後方,腹部肌肉收緊內捲,下背平貼地面,將頭與肩膀抬離地面,維持 2 秒後回到起始動作,過程中脖子不可用力,要以腹肌出力。一組約 10 下,可進行 3-4 組。

其他人也看了
身體不出力讓膝蓋過度往後推,小心膝超伸找上門
正常身體的重心站立時會在膝蓋前方,協助身體做出膝蓋伸直動作達到省力效果,要注意並不是要完全不出力維持膝蓋角度,如果耍廢都不出力維持膝蓋位置,會出現膝蓋過度向後推的狀況......
手麻無力找上門?認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肩頸疼痛、手臂冰冷無力可能源於「胸廓出口症候群」(TOS),常因不良姿勢或反覆動作導致壓迫。TOS分為血管型與神經型,可透過簡易測試檢測並搭配居家運動舒緩症狀......
手舉不起來不一定是五十肩!(下)預防肩夾擠的三個動作
肩夾擠常因駝背和肌肉失控導致肩峰下空間減少。缺乏前鋸肌和下斜方肌的協同作用增加夾擠風險,應加強預防並恢復肩峰下的空間......
登入中
維力骨科 維力
作者
我們是在板橋在地深耕的骨科診所,創立疼痛維基百科與維力復健小教室,與患者分享醫學知識與復健運動影片,促使醫護與患者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結合病人的偏好跟價值,提供病人所有可考量的選擇,達成知識、溝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