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學院專欄

久坐腰痛?物理治療師教你三關鍵:時間、姿勢與運動(上)
對於久坐時間過長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一定要盡量減少久坐的持續時間,根據研究,久坐超過 30 分鐘後產生的慢性傷害,僅靠運動是無法緩解的......

久坐腰痛?物理治療師教你認識:伸直不耐與屈曲不耐
與腰部有關的問題,大致上可以用動作簡單的分成兩種類型,伸直不耐和屈曲不耐。若是挺起來才腰痛,那代表屬於「伸直不耐」,如果是在彎曲時感到腰痛,那代表是「屈曲不耐」......

打噴嚏閃到腰?物理治療師:打噴嚏對腰造成的壓力比搬重物還高!(上)
看似一個輕輕的噴嚏,往往都是措手不及,大腦還來不及驅動保護機制,噴嚏就已經打完了!所以打噴嚏造成的負壓會直接衝擊到腰上,造成的壓力比搬重物還高......

站立時膝蓋往後彎?物理治療師:膝關節過度伸直對身體的傷害(下)
改善膝超伸有一個小技巧,就是要保持足底三角的平衡,足底三角也就是大拇指、小指和足跟,養成讓這三個點均勻承重的習慣,不要讓重心偏向腳跟或腳尖......

身體越來越無力?肌少症不是老人的專利,久坐不動也可能肌少症!
雖然年紀大是肌少症主要危險因子,但久坐不動、沒有固定運動習慣、沒有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以及骨質疏鬆或是代謝疾病等,都有可能影響肌少症的發生......

站立時膝蓋往後彎?物理治療師:膝關節過度伸直對身體的傷害(中)
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讓膝蓋往後推到底的動作,如果長時間習慣膝超伸,大腿前後的力量可能會失衡,小腿可能變得緊繃,腳踝的活動範圍也可能受到限制......

腰痠背痛好難受!復健科醫師傳授:六招緩解肌筋膜疼痛症!
肌筋膜疼痛症是因肌肉過度收縮,導致肌纖維產生能量危機,最後讓肌肉變成繃緊狀態,引發肌肉疼痛,好發在頭頸部、肩膀及背部,也會發生在其他部位,常因長期姿勢不良、肌肉張力不平衡所導致......

我的孩子有性早熟嗎?認識青少年發育指標,談身高與性特徵
青春期的發育在外觀上看主要是身高、第二性徵,女孩進入青春期的年齡約為 8~13 歲,男孩青春期約 9~14 歲,若是在這之前就有第二性徵發育現象,可能是「性早熟」......

髂關節疼痛?物理治療師教你:五個運動訓練臀大肌
對於薦髂關節來說,臀大肌是大家最知曉的穩定肌,有些研究認為,有薦髂關節障礙在承重活動來說,臀大肌難以徵召發力,會帶給薦髂關節不正常的承重,因此薦髂關節障礙與臀大肌有相關性......

站立時膝蓋往後彎?物理治療師:膝關節過度伸直對身體的傷害(上)
膝超伸的影響遠超於各位所預期,膝超伸不僅影響到膝蓋本身,還會向上傳遞至髖部,向下影響到腳踝,可能導致 X 型腿或 O 型腿的形成......

椎間盤突出會自然好嗎?認識原因症狀、治療方式改善椎間盤突出(下)
腰椎間盤突出通常會自行緩解,側躺在中硬度的床上,兩腿膝蓋間放個枕頭,能減輕腰椎和椎間盤的壓力,以放鬆核心肌肉,避免痙攣,如情況於幾天後有所改善,應該開始短途步行及輕量運動......

椎間盤突出會自然好嗎?認識原因症狀、治療方式改善椎間盤突出(上)
約有 8 成民眾一生中有下背痛經驗,久坐加上姿勢不良,導致下背痛的症狀反覆發生,若繼續忽視,當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嚴重,就會發生間歇性跛行、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想要孩子高人一等?兒童內分泌醫師:不打生長激素,也能高人一等!
衡量孩子身高問題時,除了會考量孩子就診時的身材外,父母的身高、孩子出生時的身高體重、骨齡和營養狀況,都會列入評估項目,倘若孩子出生時身材就比較嬌小,那成長空間就有限......

肩膀看起來一高一低,小心脊椎側彎!物理治療師:脊椎側彎與迷思
脊椎側彎的個案當中,有 80% 是原發性的,其原因不明,也稱之為於原發性側彎,而少年型及青少年型,因為正處於成長速度快,在這個階段有脊椎側彎的患者,惡化風險也相對高......

為什麼物理治療師給的運動看起來很簡單?回家一定要練習嗎?
運動復健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動作學習、認知,因此了解治療師所說、重複練習治療師所教的動作、檢視自己動作正確性,以及在預期時間內練出品質好的動作,是很重要的......

整骨一定要「喀」一聲?物理治療師:三大迷思一次看!
有效的關節位移或調整,不見得會伴隨關節產生聲響,同樣都能達成「調整、矯正後」的療效。所以「病患不用要求治療者一定要用力到壓出聲音,治療者也不用追求一定要做出聲音」......

30 歲以上注意!預防勝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原因與鑑測認定(下)
根據調查發現國人有 9 成鈣攝取量不足,每日的鈣攝取量可透過食物或鈣片補充,成人小腸每次只能吸收約 500~600 mg,需分次服用,不可超過每日攝取量,多吃無益......

久站久坐痠痛的秘密:長時間不動,肌肉就像是「充滿廢水的海綿」!
長時間維持在同一個姿勢,或多或少都會造成緊繃、痠痛,但起來動一動似乎就能舒緩。過去的人類歷史演化,身體是設計來活動,但身體來不及跟上科技的變化,還未演變成一個適合久坐、久站的身體......

每個人 30 歲之後,就開始退化!物理治療師:疼痛不一定是退化引起
出生以來身體構造、功能逐漸發展,生長曲線約 25-30 歲達到高峰,接下來則緩慢退化,「退化」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因次不用因為聽到退化就覺得世界末日......

30 歲以上注意!預防勝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原因與鑑測認定(中)
雖說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的殺手,但還是有一些身體的症狀,就要當心是不是骨質疏鬆:腰背疼痛無力、脊柱漸彎駝背、體重減輕身高變矮及大腿活動僵硬等......

總是腰痠?腰痛?圖解下背痛位置與常見原因(下)
下背痛的病因極為複雜,通常不可能看一次就找到病因,需透過患者與醫師間相互信賴與配合,不斷的修正與排除,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才能根除......

「熱量赤字」不是永遠都有效?為什麼還是會有減脂停滯期?
生物體透過生物訊號調節體內賀爾蒙,下降基礎代謝率適應熱量赤字,達到新的熱量平衡,此時,身體會減少熱量消耗,適應較低的熱量攝取,進而減緩減重速度,甚至出現停滯......

總是腰痠?腰痛?圖解下背痛位置與常見原因(上)
下背痛又稱為腰痛,位置在腰椎第一節至腰椎第五節範圍,是常見背部肌肉骨骼傷害,由多重病因引起,非單一疾病。下背痛的痛感有時是鈍痛感,有時候會是刺痛感,也會出現轉移痛......

可以只吃藥、按摩,不要做復健運動嗎?主動治療和被動治療的差異
常聽到物理治療師說「有做運動治療、復健運動才會好」,不能只吃藥、電療、按摩就會好。雖說人性就是懶惰的,但「主動治療」才能把效果永久帶到自己身上,而不需倚賴專業人員、藥物等幫忙......

年輕人也可能膝關節退化?認識症狀、治療保養方法及注意事項(下)
膝蓋穩定結構,除前後平衡,還有內外側平衡,若平時缺乏運動或疲勞累積造成外側髂脛束太緊、內側肌肉韌帶無力,髕骨傾斜更嚴重,軟骨壓力加重、摩擦增加,發炎退化機會也大增......

物理治療師教的運動都不像訓練?小心受傷的部位已經太脆弱
受傷時,組織能承受的強度會顯著下降,治療師為了避免沾黏、肌肉萎縮、柔軟度下降等,在受傷期間,讓患部適當的活動、訓練,同時要限制運動強度,避免患部的過度拉扯......

受傷是因為肌肉太緊繃?物理治療師:其實可能無關!
肌肉變得緊繃、張力過高,常是補足身體穩定性的缺失。例如腰椎核心肌群能力不足,為了腰椎過度的位移、或維持好的跑姿、硬舉的動作,腰附近的肌肉只好保護性地、代償地變緊繃,讓自己穩定......

國人常見疾病前三名:退化性關節炎!膝蓋保養要趁早!飲食、日常動作、運動保健簡單做!(下)
PRP 從自身血液提取血小板,血小板內有豐富的生長因子,能刺激軟骨及韌帶修復,具有組織再生的潛力,PRP 也有抑制發炎效果,對於年輕人及退化程度較不嚴重的患者效果比玻尿酸更佳......

老是頭暈暈?小心是「PPPD: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症狀!
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種對空間的穩定感知受損的症狀,非「旋轉性的頭暈」以及「感知上覺得不穩定」......

國人常見疾病前三名:退化性關節炎!膝蓋保養要趁早!飲食、日常動作、運動保健簡單做!(上)
年齡增長,關節液製造速度變慢,無法提供充足潤滑和緩衝,關節軟骨磨損,使軟骨表面不平整,出現關節卡的問題,不管走路、負重等活動都會引起發炎和疼痛,這就是「退化性關節炎」......

年輕人也可能膝關節退化?認識症狀、治療保養方法及注意事項(上)
膝蓋退化症狀有哪些? 膝蓋如果只是卡卡的算是膝蓋退化嗎? 其實膝蓋退化的症狀包羅萬象,從輕微摩擦感到嚴重痠痛不適都有可能,即使年輕人也有可能因為早期膝蓋退化有嚴重的症狀......

腰痛人注意!不可逆的腰椎滑脫其實很常見!維持腰椎健康的日常小運動(下)
大家經常都會太過於關注活動度忽略穩定度,活動度太高等於穩定度低,穩定度高等於活動度低,需要透過刻意的訓練、調整,把活動度和穩定度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